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小学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少先队体验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体验教育是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在总结50多年来少先队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施体验教育是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是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需要;是少先队发挥自身优势,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

体验教育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寓教于乐。把抽象的目标变成少年儿童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具体要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一、少先队体验教育的组成元素

(一)体验教育的主体——少先队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能动地、自主地去体察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获得自己的感悟,激发起自己的情感,并以自我的面目参与的时候,才真正是一个主体。在体验教育中,学生之所以必然是主体,是因为体验具有直接性,它无需任何中介,体验必然是自我的,他人完全无法替代。只有经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的建构,并确立起主体的观念和态度。

(二)体验教育的保障——教师

在体验教育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影响和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为在体验教育中,队员们难免会出现情况、遇到麻烦,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引导和纠正。教师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可以在体验教育中帮助队员,因此教师在体验教育中,起着导航灯和指引牌的作用,他可以更好地调动队员们的积极性,为讲解正确的知识、正确的道德和情感观念。使体验教育真正起到引导、教育学生的作用。

(三)体验教育的场所——学校、社区、社会

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场所主要是在课堂。但体验教育的提出,使得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队员们学习的视野、途径和领域有了质变。因此,以往单一的课堂小环境,向着社区、社会这样的大环境、大场所发展、延伸。社区和社会渐渐成为了当前思想道德教育新的教育、教学场所。

二、少先队开展的体验教育的形式

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实践、体验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把体验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载体和途径,是符合自然规律和现代教育要求的。由于体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其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的优点就体现了出来。体验教育可以是激烈的对抗比赛,增强孩子们的拼搏精神;也可以是社区服务活动,增强他们为他人服务意识;还可以是社会调查,了解目前社会的百态;更可以是双休日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模拟日常生活,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劳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教育,让孩子们更了解校园、社区和社会,了解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身边的社会。


(未完,全文共3187字,当前显示10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