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整治为官不为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整治为官不为

[关键词]为官不为;表现;治理方法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于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起到了重要作用,改善了政治生态,净化了党风政风,提升了党应对新的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执政能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改革越到紧要关头,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在位有责、挺身发力。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目前,在基层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结合在全体党员中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员责任担当意识,多策并举,治理“为官不为”。

一、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担当

“担当”二字,对每一名党员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共产党人的担当,需要决心、智慧、胆识,还要承担风险,需要吃亏奉献,甚至牺牲的精神。

早在2010年,习近平同志作为当时的中央党校校长,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就说过:“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一)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夙夜在公、励精图治,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以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二)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需要领导干部的担当

当前,我们正站在新的。v史起点上,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风险更大、难题更为集中的挑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需要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多次强调责任重于泰山,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能够担当,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三)强化责任担当,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五个面对、五个敢于”

二、“为官不为”是缺乏责任担当精神的集中表现

当前。领导干部“为官不为”具体表现为。推卸责任,善于打太极、欺上瞒下,遇事和稀泥、求稳怕乱,忙于做样子。“为官不为”的实质是“庸政”、“懒政”、“误政”行为。

(一)“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

一是面对现实“不会为”。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处于深化过程中,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时期,旧体制没有完全废除,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体制、政策、机制上许多领域还处于“真空”“断档”状态。个别领导干部领会能力不强。造成思想迷茫,行动没有遵循,存在“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经验、有了经验等等看”等惯性思维,回避矛盾,不敢担当,不思作为。

二是明哲保身“不敢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一系列规定。一些领导干部却把规定当成“为官不易”的理由,认为“干事就难免出事”、“定规矩就是不让去干事”、“只有不干事才会不出事”,为避免“事多错多”,追求“少办事少担责”,想尽法子不办事、少办事。职责范围内之事,变着法子绕道走,换个说法推出去:遇矛盾、问题,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二)“为官不为”内在成因


(未完,全文共4468字,当前显示14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