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世纪养猪生态环境的预警示及应对策略

世纪上半叶西藏地方政府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

20世纪上半叶西藏地方政府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发布日期:2012-11-28

作者:周晶

来源:《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4年第2期

摘要。西藏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经常发生地震、雪灾、冰雹和水灾。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本文试图通过近代西藏地方政府的灾害应对策略,反映西藏地方政府运作机制、对待自然灾害的态度以及减灾手段。

关键词:西藏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对策略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亢,地形复杂,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对高原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有较大影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风雪、水旱、霜雹等。西藏因地处亚洲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较为频繁,也是地震高发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1867年到1950年,记录在案的地震就有600多起,造成众大人员和财产损失。20世纪50年代之前,西藏社会发展缓慢,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缺乏有效的防灾和减灾手段,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对社会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西藏地方政府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既符合宗教教义、又符合当地社会发展特点,也不过分增加政府负担的灾害应对策略。对西藏地方政府自然灾害的对策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西藏社会政教合一的政府管理机制的运作。

一、近代西藏地方政府的灾情通报网络

1950年代之前,西藏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讯系统极不发达,但西藏地方政府的灾情通报和指令下达网络,已经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运作模式。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灾异志——水灾篇》、《灾异志——雹霜虫灾篇》、《灾异志——雪灾篇》4本书中,汇集了历史上西藏受灾地区向噶厦和达赖喇嘛呈报的灾情文书,以及噶厦对灾情报告和请求援助的批复。从众多灾情报告中可以看出,百姓和贵族以及政府官员有同等的灾情呈报和请求减免差赋的权利,但灾情报告大多是由代本、宗本、宗孜等地方官员和贵族所呈,也有一些报告是当地的喇嘛、僧俗官员,甚至是普通差民所写的。报告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是呈交噶厦,少数呈给达赖喇嘛或摄政、并噶厦。报告内容多叙述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损失的情况和要求政府援助,也有一些报告是写给某一特定的宗教人士,请求做法事禳灾的,还有一些报告是应噶厦的要求澄清灾情,并对噶厦批复的执行情况予以汇报。另一类报告是由噶厦呈报达赖喇嘛或摄政,要求降福、占卜和请求指示。因此在这个网络里,噶厦既是呈报人,又是受报人。下图演示西藏地方政府的灾害通报系统。

从报告的数量和噶厦批文的

内容来看,政府在灾害处理上起中心作用。约有90%以上的灾情是直接呈报给噶厦的,只有小部分呈报给达赖或摄政,内容多为请求某一喇嘛作法事禳灾。地方给噶厦的呈文,主要是报告灾情,请求减免差赋;噶厦给达赖的呈文,则主要是要求占卜和禳灾,并就灾害处理征求意见。噶厦的指令,分为要求官员核实灾情和对救灾事宜做出批示两种。


(未完,全文共9750字,当前显示12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