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第一篇:学习陈温福院士精神心得体会

大地子,沈农梦,学子志

——学习陈温福院士精神

陈温福,一个农家子弟,沈农“土生土长”的第一位博士,用他对农业科学的热爱、执着、钻研和创新,在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沃土上育成了“中国超级稻”,他踩着几代耕耘者的足迹,描绘出了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动人画卷。

2014年底,陈温福教授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跃升为我国顶端的农业科学家。这是沈农广大师生长久以来的热切期盼,也圆了沈农人半个多世纪的梦想。身为沈农人,我深感自豪。

“三农”·志

陈温福教授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装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他的目光穿透稻花飘香的田垄,盯在了农业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国家近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中国的农业基础在不断得到加强。”“作为人大代表,国家和人民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我不能有半点马虎。”他曾连夜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增加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投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建议”,提出保护粮价,控制农资涨价,为农民减负,防止“谷贱伤农”等建议。作为一名当代农业院校的研究生,“三农”问题既是我们的人生机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在院士心系国计民生、立志奉献“三农”的爱国精神的深深感召下,作为沈农学子的我们更应该从思想上坚定、行动上促进,时刻关注“三农”,并为研究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献上一己之力。

科研·笃

在陈温福的日历表上,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他的心思一年到头都用在了科研上。他的勤恳执着、严谨务实的钻研精神,正是一位农家娃成长为农业顶端科学家的核心因素。

研究生入学后不久,杨守仁先生就对陈温福“约法三章”。一是立即改学并学好英语,因为国际上的科学文献大多数是用英文撰写的;二是作物栽培和作物育种两个专业的课程都要学,因为只有博,才能专;三是必须学会种稻,因为不会种稻,就做不好稻作科学研究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同样身为一名研究生,我也应该学好英语,陈温福教授后期才改学英语都能学好,何况我本身就是学英语的,更没理由不好好学了;作为一名跨专业的学生,我更应该补充相关专业课程,比如育种学、分类学、遗传学、中药学等,充分发挥药用植物专业的特长,为进一步科研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会种蒲公英,观察蒲公英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种与种之间的差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创新·勇

尽管已经成为院士,陈温福依然奔忙于水稻研究的第一线,关注着超级稻的优质高产。这位农业科学家不断地开始去构思水稻王国中新的宏伟蓝图。每一颗种子都来之不易,这种子的背后是几代科学家的梦想。一粒种子是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怀揣着在这种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他创造了北方粳稻超高产理论,在20多年的时间中育出的4个超级稻品种,他率领的北方超级稻协作组育出了16个超级稻品种,这些品种在百亩连片甚至千亩连片的种植上产量已经达到750到800公斤,并且在不到10年的时间使东北稻区水稻增产了15%。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科研是需要创新的,创新正是科研的价值所在。(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创新就如新鲜的血液,保持着科研的活力。科研不能抄袭、不是模仿,我们要敢想、敢尝试,不怕挫折和失败,付出必将收获成果。

团队·情

“一个人即使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颗钉子,不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没有研究所同仁的通力协作,可能什么事情也干不出来。”


(未完,全文共8402字,当前显示13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