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为官不为现象的调研报告

关于“为官不为”现象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通过出台八项规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深入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已有了明显改观。然而,在经济“新常态”和反腐风暴的双重高压下,一些地方的干部出现庸政、懒政、怠政等“为官不为”的现象。对此,县人大办成立调研组,就该问题展开深入调研,一段时期以来,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领导干部、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广泛了解大家对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看法,听取了有关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为官不为”表现的成因和危害

在高压反腐形态下,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开始逐渐蔓延开来,各级机关各部门不同程度地有之。这种现象表现为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上掌握领导权力,负有领导职责和义务,但不能及时、有效、准确甚至不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工作延误、效率低,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概括地说,领导干部不作为实质上是“庸政”、“懒政”、“误政”行为,主要表现及成因有以下诸多方

面:

(一)是领导干部不敢作为。自高压反腐态势形成以来,规矩严明,一些领导干部怕“踩线”,做“出格”,在监管空白的情况下,一不做二不休,宁做“太平官”、“老好人”,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主动服务意识逐渐淡化,离群众越来越远。在工作中不从实际出发,不敢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仅在表面上做文章,回避矛盾、不敢担当、不思进取。严重弱化了领导领导能力,影响了单位效率,进而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考核监督制度缺失,没有硬性约束而不为。领导干部不作为,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追责制度对不作为问题产生约束。但目前制定了问责和考核制度,主要侧重于“显性”的有错问责、政绩考核,而不作为则是一种“隐性”的“顽疾”。目前部门对不作为问责和考核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可供具体操作的措施。另外,问而无责、考而无据的现象在当前领导干部管理制度执行中普遍存在,问责和考核常常流于形式,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以至制度当做一纸空文,导致领导干部不作为问题蔓延。


(未完,全文共2952字,当前显示9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