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本情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圩村基本情况

(2010年5月19日)

今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协调推进我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现将我村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新圩镇新圩村位于华安县中部,距县城11公里,距漳州57公里。辖有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485户1885人,居住分散,属典型山区农村。中共党员56人,村两委1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2.25平方公里,林地26500亩,耕地1600亩,优质铁观音2000亩。全村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盛产林、果、竹,2009年村财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863元。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民们因地制宜,致力于山地的综合开发,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力保水果、竹、林等基础农业的前提下,大力推广种植优质铁观音,群众收入得到较大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优农惠农政策,民风淳朴,社会安定稳定。

我村经济社会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受到区位和群众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够快,村财收入不稳定,目前,尚有铁钉坪、外坑、仙师湖三个小组10公里道路未硬化;3公里机耕道路标准等级低,10公里渠道年久失修,制约我村经济再发展;村级医1

疗卫生事业薄弱,群众看病难治病贵问题突出,村庄规划滞后,旧、危房比例大,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严重,人居环境尚需改善,严重阻碍着我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工作措施

(一)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和村财收入

1、有效运作“三资”,促进村财增收。规范村级现有资源、资产、资金管理,盘活集体财产,加强林业管理,增加村财收入。当前重点是巩固和加快林业发展,做好封山育林和防火带建设工作,总投资7万元;

2、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拓宽改造3公里机耕路,修复10公里灌溉渠道,促进农业增效,预计投资50万元。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在巩固发展林、竹种植规模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优势,树立典型示范,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借助县、镇融资平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茶叶加工业发展;积极做好茶叶等农业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科学种植、制茶工艺水平,提高茶叶质量和知名度,扩大茶叶市场份额,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规划,今明两年全村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000亩,新增茶叶加工厂30家,预计为农民增加收入1500元,总投资600多万元。

4、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加大农民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把劳务经济作为我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和突破口。配合县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村民劳动技能,为村民就业转移和劳务输出提供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村民的教育培训范围,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项生产致富技术。

(二)围绕“生活宽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统筹安排,规划先行。积极衔接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建设规划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对全村各个自然村进行整体规划,在便民利民基础上,全力推进危房、旧房改造,盘活土地资源,解决新村建设用地的瓶颈,提高群众居住水平。


(未完,全文共4322字,当前显示14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