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柞水支农整合会

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探讨

近年来,为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应地,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支农投入,并逐年增长。财政支农资金的大量投入,对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看到,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管理层次和环节多、投放项目多等原因,资金分配使用分散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有效模式,2006年,我省选择7个县开展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经验,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同时对下一步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提出探索性意见。

一、试点工作经验

中央和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7个试点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支农资金实现了有效整合。各试点县以本地区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为载体,在统筹规划下,对有关的财政支农资金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支农资金对主导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整合投入。例如建平县围绕当地具有优1势的马铃薯、杂粮、设施农业、养羊四大支柱产业,将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有效整合,共安排四大主导产业项目资金3948万元,使四大支柱产业投入空前增加。二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增长。各试点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主导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从而实现了财政支农资金与其他资金的合理对接,放大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据统计,通过主导产业项目整合共吸引银行信贷资金6亿元,引导农民自筹资金4亿元。三是农民增收效果明显。通过整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等各项资金,有效地促进了支柱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如建平县通过资金整合重点扶持优势产业,项目覆盖到30个乡镇156个村,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人均增收461元。

对7个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条主要经验:

1.县级应是支农资金整合的重点和先行者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终端在各县,绝大部分项目都在各县域内,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重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实现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必须以县级整合为重点。同时,因为县级各部门之间易于协调,整合工作易于操作,因此,县级支农资金整合相对于省级和市级而言,应率先开展,先行加以推进。

2.领导重视是支农资金整合的前提

2由于支农资金整合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开展工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才能很好地协调部门之间关系,实现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

3.选好载体是支农资金整合的关键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必须因地制宜地选好载体。这是深入开展支农资金整合的关键。支农资金整合载体的选择,要着眼全局,以政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地选择支柱产业、优先扶持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并以支柱产业、优先扶持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为资金整合载体。在此基础上,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各负其责”的要求,围绕支农资金整合的载体,采取纵横向资金“打捆”、“拼盘”、“合并”等方式归集和安排资金,并落实到具体的扶持规划或实施方案中认真实施。这样,才能实现各项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


(未完,全文共5926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