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商业银行总行架构调整及其影响

顺势而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着我国经济部门的发展和改革步伐。银行作为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银行的转型也显得尤为迫切。

银行的转型没有固定范式,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银行的转型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其中,银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是银行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近几年,不管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总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2012年,上海银行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建立错位发展的区域管理总部,并努力构建强大专业的前台、高效精细的中台和集约共享的后台。2013年,平安银行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总行一级部门由79个精简为52个,新建了贸易金融部、资产托管部、投资银行部等产品事业部,还建立了房地产、能源矿产、消费金融等5个行业事业部(利润中心)。

2014年,工行、中行、农行、交行进行的总行架构改革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工行将总行部室减少至26个,增加11个利润中心,剥离已有利润中心的行政管理职能,从而转化为专业的产品部门;农行增设农村产业与城镇化、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部门,重构了产品研发体制,强化了“大运营、大后台”的管理格局;中行则直接撤销了公司金融总部、个人金融总部、金融市场总部、风险管理总部、运营服务总部等五大总部,将撤销后的总部转化为更加专业的部室,实现了总行管理的效率化。

可以看出,近来,不管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试图按照自身的经营特点和业务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总行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从目前各大总行的架构调整来看,各大行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经营目标而采取了不同的架构调整策略,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表现出了一些共性的特征。各大行都坚持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以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为出发点,尝试建立更加贴近市场的内部管理架构。具体的表现为:

理顺职能关系,精简机构,实现扁平化管理。工行建立精简高效、管控有力的管理总部,将总行机构分为四大板块。中行直接取消了总行的五大总部,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这些都是精简机构、扁平化管理的突出表现。

不可否认,传统“条块分割”的分级“块状”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其过长的业务环节、过多的管理层级逐渐制约了商业银行适应竞争的能力。逐渐理顺新的职能关系,实现扁平化的管理是很多银行的选择,逐渐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指令上传下达的通畅。

适应形势需要,推出新的战略部门。商业银行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出现的新形势和新机遇,适时调整自己的业务部门,有针对性地推出新的战略部门,既保证了业务发展的需要,也实现了差异化的经营。如借助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各大行将互联网金融上升为总行战略层面,建立类似的互联网金融部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极。

同时,各大行根据自己的经营特色,调整建立了新的业务部门,如农行的“农村产业与城镇化金融部”、“小微企业金融部”,中行的“全球市场部”、“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等。

理顺前中后台的分工格局,实现分工精细化管理。前台主要负责营销客户、开拓市场。前台部门包括公司、零售等板块,前台部门是银行利润增加的主要部门,各大银行根据前台服务客户类型的不同,实现条线的垂直化管理。


(未完,全文共4996字,当前显示14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