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00问

一、上海医改方案出台的背景

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那些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的卫生事业立足本市实际,服务全国,积极探索,努力开拓,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提供了保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本市人口期望寿命已达82.13岁,包括外来人员在内的全市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9.61/10万,婴儿死亡率降低到5.97‰,主要健康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保证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供给。二是公共卫生事业成效卓著,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控制,城市公共安全得到切实保障。近年来有效应对了非典、禽流感等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2010年世博会等众多重大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医疗卫生保障。三是形成了由三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就医的可及性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中心城市地位得到确立四是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多种类型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保障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效降低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五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证了安全、充足、及时的药品供应;初步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损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药品不良反

1应事件得到及时处理,药品安全总体动态可控。六是医学科技迅速发展,创新医学成果大量涌现,学科人才建设成果丰硕,高端医学人才集中汇聚,为上海卫生和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上海本轮医改面临什么样的形势、问题和挑战

上海本轮医改处于本市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医药卫生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基础保障作用,维护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来说,本市医改面临的形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以人为本,加快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发展卫生事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二是卫生事业发展方式和服务模式亟需转型。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迫切要求卫生事业发展方式向控制规模、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疾病谱的变化使得卫生服务模式必须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三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亟需提升。随着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迫切需要加快郊区卫生事业发展,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吸引国际优质资源,促进卫生事业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和政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本市医改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公共

2卫生形势依然严峻,传染病和慢性病双重疾病负担将长期存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之间、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之间保障水平还存在差距;医疗资源布局滞后于城市规划和发展,与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不相适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未有效落实,有序的就医秩序尚未形成;现代医疗服务业发展与国际化大都市地位不相匹配;药品购销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不健全;医药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全行业、属地化管理有待加强。


(未完,全文共32742字,当前显示14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