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建议(精)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职工群众后顾之忧

首都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研究课题组

一、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劳动者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济、工伤有偿”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首都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相比,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无论制度模式、覆盖范围,还是待遇水平,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和通盘谋划,加快完善城乡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首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状

(一)首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全市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实行了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从机制上保证了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做到了既无历史拖欠,也无当期拖欠。从2001年我市启动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大额医疗互助、企业补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普遍实行了大额医疗互助制度,并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企业工伤保险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职工参加到社会保险范围中来,社会保障覆盖人口持续增长。目前,全市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99.1万人、326.1万人、274.9万人和532.6万人。同时,社会保障人员结构日益多样化,从过去的基本只针对国有企业职工,转变为面向各类非国有企业职工和个体经营者等。

近几年,我市还着力探索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建立了社会保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的转非劳动力安置制度,将建设征地转非劳动力统一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整合完善政策,扩大了整建制农转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试点;制定政策,妥善解决了征地转工自谋职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模式和筹资方式;按照“低门槛、低缴费、保大病、保当期”的原则,出台并实施来京务工人员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办法,增强了来京务工人员抵御风险的能力,努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为规范基金的管理,我市建立了以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为核心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健全了行政监督、内部审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为基金的安全可靠运转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我市从1994年开始,坚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待遇调整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


(未完,全文共7938字,当前显示13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