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1、农民观念呈现复杂。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改变命运、环保卫生、民主法律意识以及少生快富等一批良性观念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村民观念更新上仍有很大局限性,道德观念新旧交织,价值取向更趋显示。调查显示,45.1%的农民赞同“想办法同时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只有10.9%的人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而等、靠、要、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依然独占一隅,金钱意识浓厚,44%的人认为“有钱好办事”,

15.1%的人认为“有钱就有地位”。而在创业致富问题上,52.3%的受访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学科技用科技、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创业精神。自信不足、妄自菲薄、小富即安等思想仍然严重,78%的村民选择“赚钱后盖房娶妻”,只有7.2%的村民选择了“积累资金,扩大生产”。

2、文化阵地利用率低下。近年来,各地村级文体俱乐部创建数量明显增多,但普遍存在重建轻用的问题,活动场所使用率难有保证,管理不到位,功效发挥无从谈起。如一些村购买了建设路径等已于器材,却往往选择在进村入口、村办公楼边等场所,由于偏离农民居住集中地,使用率不高,甚至被一些群众认为是形象工程。另外,农家书屋很少添置新的书籍,相当不逢属于东平西凑的陈旧报刊杂志,缺少农民需求的农村种养适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实用书籍,吸引力不强。同时,各地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内化缺乏积极性,在投入和管理上不能坚持,如在参加政府主导的一些重大活动后,一些民间团队的服装与道具往往收进仓库,相关人员也各自解散,群众参与度和认同度并不高。

3、基层组织弱化。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难以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个别班子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有些村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使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缺乏说服力,无法深入到群众中去。加之个别村集体经济难于发展,村财相对匮乏,村干部没人愿意担当,也造成工作相对被动,工作方法简单,精神文明建设无人关心。

4、社会风气不容乐观一是封建迷信、陈规陋习依然存在。重男轻女、测字卜卦等现象在农村尤其年长农民中仍较为普遍,农民宗族意识依然浓厚,不少农民喜欢盲目跟风。同时一些陈规陋习在农村有所抬头并滋长蔓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早婚早育、聚众赌博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思想意识难跟时代发展。在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普遍存在“怕难、怕险、怕冒”和“等、靠、要”等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患寡而患不均”、“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缺乏创业精神,甚至有的年纪轻轻就等着准备吃“低保”,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如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有很多人只顾享受眼前利益,将补偿款中的一部分用于买摩托车、手机等时尚用品,错误地认为这样就是进入“小康”了,对于即将改变的生活方式以及今后的生活保障等问题缺乏设想。三是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消极影响在农村显现出来。有的农民在通过苦干致富后“为富不仁”、“富而变坏”,有的在求富的心理驱使下做出于情于理甚至于法不容的行为。因宅基地纠纷邻里反目、房产分割弟兄成仇、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并不鲜。


(未完,全文共5164字,当前显示13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