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明治维新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两个封建国家在类似的历史命运下做出的相同选择,但却获得了大相径庭的改革后果:一个仍然是老大衰弱,一个却从此走上中兴之途,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近代资本主义大国。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却是一次非常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次改革的异同点。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中国和日本文化传统相同,都属于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的东方文化,社会、政治制度基本相似,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封闭的社会.经济基础相同,同是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封建经济,民族命运也极相似,同遭西方殖民势力侵略。

1、中国历代统治者,特别是自汉以后都独尊儒学,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日本早在中国隋唐时代,就曾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留学生把唐朝的行政制度、典籍文献、文学、艺术、医药、法律以及建筑、服饰、度量衡等传入日本。日本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非常深。

2、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到清代,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则只有很少的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广大贫雇农租种土地,一般要交极高的地租,此外,还要担负各种摇役。这种封建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无力改进生产技术和进行扩大再生产。贵族、地主阶级获取了农民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并不用于生产,而是用于穷奢极欲的腐化生活,这就使社会生产力长期不能迅速发展。这个时期,在日本正是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将军是日本最高统治者,又是全国最大的封建领主。农民遭受严重剥削,生活极端贫困,农村人口日益减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3、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贵族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自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便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政治日益黑暗,国库空虚,财政拮据,贵族、官僚、地主利用他们的封建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大众的生活更加恶化.十九世纪初年爆发的农民起义,遍及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历时九年。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风基席卷中国。同时期的日本,由于农民日益穷困,加上灾荒饥饿连年发生,迫使农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从1785年至明治维新前夕,80年间共爆发了l,009次农民起义。特别是1836年日本大饥,米价飞涨,遍地饿俘,而高官豪富仍骄奢淫逸。

4、当时中日两国都同样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是在鸦片战争战败后被打开的,日本所执行的“锁国”政策,也是在西方炮舰威胁下被迫开放的。西方强国强迫中国订立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沙皇俄国趁太平天国革命及英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之际,强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江以东30万方英里地区.西方此时也强迫日本订立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1842年日本幕府慑于中英战争的后果,也向西方妥协。1854年,美国用武力强迫日本开放门户.1866年,西方国家又强迫幕府降低税率,以便其倾销商品。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在这样一个类似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关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比较。

第一方面、洋务运动前与明治维新前的中日政治和经济差异

在洋务运动前与明治维新前的中日政治和经济差异的问题上,我认为,中日两国的政治和经济差异主要有:


(未完,全文共5160字,当前显示13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