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

株洲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根据《湖南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和《株洲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编制本规划。

第一部分:“十一五”农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部门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工作,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一是面积稳定,总产、单产保持较高水平。五年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均稳定在380万亩以上,2010年达到393万亩。五年来,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平均粮食总产187万吨,亩产稳定在450公斤左右,单产在全省14个市州中始终稳居第一。其中,稻谷年均总产183万吨,双季稻面积达到174万亩以上,年平均水稻单产485公斤,比全省平均值高出约80公斤。二是优质稻种植比重提高。2010年全市优质稻面积达到220万亩,年平均播种面积190万亩,超过“十一五”规划年播种面积90万亩;高档优质稻年平均播种面积25万亩以上。三是粮食规模化生产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种植规模在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含专业合作社)达到7300余户,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含专业合作社)达到2450户,200亩以上的达到158户。最大的达到5000亩以上。

二、经济作物稳步发展

2010年全市经济作物总面积163万亩,总产值33亿元,同“十五”期末比较,面积和产值分别增加了3万亩、6亿元,增长1.87%和22.2%。一是几种主要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为88万亩,总产132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加11万亩、18万吨,增长13%和15.8%;水果33万亩,总产11.6万吨,比2005年增加2万亩、1.6万吨,增长6.45%和16%;茶叶3.54万亩,总产1292吨,比2005年增加0.38万亩、35吨,增长12.03%和2.78%;果用瓜11万亩,总产15.34万吨,比2005年增加2.7万亩、4.6万吨,增长32.53%和42.83%。二是经济作物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坚持以优质高产和突出特色为重点,大力引进、推广经济作物优良品种。茶陵脐橙、炎陵黄桃、攸县南方早熟梨以及株洲县、天元区和茶陵县的葡萄等,已形成一方产业。同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内部结构日益优化,全市生产和销售的蔬菜种类达37种之多,市民“菜篮子”日益丰富。三是设施栽培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全市经济作物设施栽培面积为29.7万亩,比2005年增加16.5万亩,增长125%。其中,2010年全市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为17.4万亩、果用瓜10万亩、水果2.3万亩,同“十五”期末比较,分别增加了12万亩、2.5万亩、2万亩,增长222%、33.3%和667%。

三、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未完,全文共11133字,当前显示11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