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0-7-13信息来源:探索与争鸣

内容摘要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海洋环境不断恶化、海洋资源枯竭、海洋生态遭到破坏的严重局面。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在于我国各级政府和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和海洋意识缺乏、海洋管理不到位等。加强海洋管理,要借鉴美、日等海洋大国的经验,建立陆海统一的管理机构,以实现对海洋开发事业的综合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特别要努力遏制海洋的陆源污染。

当前,全世界的海洋经济正蓬勃发展,充分显示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洋经济更是以高出国民经济2至3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2万亿元,占2006年我国生产总值的近10%。[1]海洋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新一轮的海洋开发过程中,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由于海洋管理不到位导致后继乏力的瓶颈。这主要表现为由于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已几近枯竭;由于海域使用“无度、无序、无偿”现象的长期存在,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由于海洋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控制,海洋环境持续恶化。这些都使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随着海洋开发速度的加快,我国沿海海域环境质量一直处在下降状态中。海洋污染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这些都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沿海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统计,由于环境污染,使得我国每年的捕捞量都要减少50万吨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造成海洋环境质量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是海洋污染,而海洋污染主要的来源又是陆源污染。国家海洋局《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近岸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四大海域中有三大海域近海污染面积都比2005年有所增加,其中以渤海海域污染最为严重,渤海有26%的海域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2]据国家海洋局的监测,全国600多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有60%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极差状态,80%以上的监测区域海水质量为四类或劣四类,大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经济贝类已难以生存。[3]

出现上述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不适应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总体海洋开发能力迅速提高的形势。在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权威性的行政机构和行政执法机构。多年来,我国海洋管理以行业管理为主,海域使用以地方管理为主。因此各行业部门、沿海各省、市都是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体,实际形成了条块分割、各成体系的局面。各家自然都会强调自身的利益和发展,而各开发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相互约束机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过度和不计后果的开发就在所难免了。这种局面必然使海洋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也不可能得到有效保护。就海洋环境保护而言,陆源污染涉及众多非沿海省、市,这些省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出于维护地区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于向大江大河排污的情况,监管很不到位。此外,就国家层面讲,我国目前行政海洋环境管理的有国家环保部门、海洋行政部门、交通部门、渔政部门和部队等五家,有人将其戏称为“五龙管海”。这种管


(未完,全文共5268字,当前显示13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