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战略建设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问题

作者:江智明论文整理:胜法网

论文摘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发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缺陷,有针对性地加强立法、法制宣传和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制在促进、实现和保障农村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用法制保证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加强法制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一)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紧迫性

虽说,我国的农业立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达20多件,国务院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规;而且各级涉农行政机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整顿行政执法队伍,逐步将行政执法本身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法制建设的状况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而且整体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在立法方面,有些急需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出来,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有些法律、法规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强调政府管理职能,对保护农民权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体现不够;有些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执法方面,农业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不够规范,多头执法、多层执法,以及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比较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司法方面,司法不公和司法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民打官司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执行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监督方面,目前监督机制也还不够健全;各种监督力量各自为战,相互间难以形成合力,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

(二)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必然性

1.法制建设可以保障农村生产发展的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目标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其他需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依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但是,有关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相互间难免发生冲突.不仅这种冲突的根本而有效地解决要靠法制,而且现在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民逐渐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步入加工、生产、经营等第三产业,涉法事务也随着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多而增多.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才能形成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长效机制.

第1页共1页

2.法制建设可以促进农村乡风文明的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目标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形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现代化农村.为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在水利、房舍、道路、饮水等方面的落后状况.同时,应该增加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方面的投入,改变农民落后的行为习惯.但是,要确保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必须依靠法制建设的完善和健全.法制既可以明确政府在这方面的责任,可以为处理不履行责任者提供依据.此外,法制的一些内容可以引导村民赡养老人、抚育儿童、抵制赌博、克服迷信等,本身就具有倡导文明乡风的作用.


(未完,全文共5232字,当前显示14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