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016年半月谈第7期评论: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

半月谈2012年第1期半月评论

心态也是一种力量

我们经历了“更复杂”的2011,又迎来了“更严峻”的2012。

我们是否还能保留一份清醒的定力,还能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弃浮躁焦虑而理性把握形势,弃投机泡沫而回归实体兴业,弃路径依赖而强力推进转型。这应是我们的正确抉择。

毋庸置疑,经济增速正呈明显的放缓之势。这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我们是否已经告别两位数的增长时代。社会争议着,怀疑着,甚至悲观着、背后,有一种浮躁和焦虑在。

我们已经习惯了跨越发展,习惯了一枝独秀。现左怎么看这放缓之势。

增长是硬指标,发展是硬道理。所以,2012年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

只是,我们应当清醒,市场自有其规则,经济自有其周期,我们可以去利用规则,去调控周期,但不能去扭曲、篡改规则,无法去熨平、消灭周期。当出口面临世界经济增长下行,金融市场风险增多,保护主义倾向突出,国际贸易增速回落,我们不能抱有奢望;当投资规模一再扩大,所占gdp比重超过50%,我们实难重复4万亿带动18万亿的投资故事。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速成长的大趋势中,一厢情愿地寄望于政府干预和拉抬速度,只会导致投资效益下降,产能过剩加重,通胀压力升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更加严重,从而收获倍加苦涩的发展主义之果。

其实,经济增长的放缓也是宏观调控取向中的适度调整,也是发展方式转型中的自然回落。把通货膨胀降下来,把资产泡沫挤出去,恰恰是为更健康的成长清除隐患,开辟道路。

而且,我们有信心,“稳中求进”的增长,9%或8%的速度,放在国际背景中去看,仍然是一个很可观的成绩。

比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紧的,是保障和激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创造和尊重经济自我调节的能力,积蓄和催生发展方式转换的推力。比稳定出口稳定投资更要紧的,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消费,这是中国经济的战略基点。这就需要我们把发展的注意力更多地聚焦于收入分配改革,聚焦于社会民生建设。

我们还当看到,产业“空心化”现象日渐蔓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向资本家靠拢,逃离实业投机暴富扭曲着创业兴业的社会心态。

实体经济的健康和繁荣,始终是国民财富和国家强盛的根基。我们不是不要发展虚拟经济,但是,首先要夯实实体经济这一基础,必须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应当紧紧围绕壮大实体经济来发展虚拟经济。

看一看楼市: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开发商牟取暴利的契合中,房价被一再推高,终于积聚起风险重重的市场泡沫。看一看股市:上市公司圈钱无度,不知回报股民,恶化股市生态,挑战监管制度,导致市场炒作风气盛行;创业板时闻高管纷纷闪电辞职疯狂套现,演绎转瞬间千万富翁的“造富”神话。看一看钱市:击鼓传花的炒作游戏和食利人群的急剧膨胀,先后衍生出一个个民间借贷的危机。不知何时,我们的心底都多了一个气泡,都想把它尽快吹大,不惧吹暴。财富路径的扭曲,加剧贫富分化,污染社会风气,戕害创业精神,将使得经济与社会变得愈益脆弱起来。

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让市场和政策、改革和调控更多地向中小企业着力,向民营经济着力,向新兴产业着力,真正为实体经济拓展发展环境、未来市场和利润空间,让更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专注于实业,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吸纳就业,造福社会,已是当务之急。

中国经济更广阔的前途还在于创新,在于转型。

可是,历经30多年发展,路径依赖已经成了不少地方政府领导的心理定势,经济形势越是严峻,这一心态越是强烈。


(未完,全文共5881字,当前显示14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