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农村建设思考

**是农业大市,农业的基础地位非常重要。加强“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市委召开这次“三村建设”暨部门帮村推进会,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目的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三级联创”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增添措施,深入推进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面,表彰了“三村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达县、市以工代赈办作了经验介绍,罗强市长以及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周国庆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领导认识要不断深化

市委作出实施“三村建设”决定3年以来,各县(市、区)和市、县各部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部门协调配合、农民积极参与,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群众满意,在全省、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的正确领导,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认真落实。“三村建设”坚持班子队伍带村,始终把县乡党委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基层班子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强调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市县乡村四级责任,追求农民群众满意的最高价值取向。通过实施“三村建设”,示范村党的基层组织带领能力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带头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先进性得以更充分体现。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产业支撑和人才支持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所在。“三村建设”坚持人才科技兴村,以“三向培养”、农民夜校、劳务培训、基地示范、专业协会联系和龙头企业带动等人才培训计划,狠抓农村基层干部、党员队伍和科技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各示范村把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作为重要目标,依靠科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有组织连接、有企业带动、有基地覆盖,形成了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的产业特色。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要使新农村建设长抓长效,必须要真心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要有惠及长远的政治保障,否则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坚定厚实的社会基础。“三村建设”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经济权利;坚持农村的基本政治制度,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行事,维护和伸张农村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着力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的和谐和稳定,成为在农村新形势下,强化党的阶级基础、拓展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领导能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战略措施。

三年实践启示我们,有特色性才有概括力。“三村建设”以班子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用科技人才推进发展,用民主管理凝聚人心,用依法治村维护稳定,抓住“三农”关键,是对农村“三个文明”和“五个建设”的高度概括,与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内涵对接,还顺应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体现了农民愿景,是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三年实践启示我们,有相融性才有带动力。“三村建设”抓住科技、民主、法治三大根本,在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上,体现了党的三大执政理念;在农村党员先进性建设上,激发了党员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找到了“党员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现实途径;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为中央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政策提供了落实载体,使“三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成为以工代赈、农村沼气、水保项目、退耕还林、减灾救灾、村村通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工程等项目的试点示范村。


(未完,全文共5327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