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电企人力资源创新思考

一、市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一)文化程度较高,人力资源丰富

市级供电企业具有国有企业的一些共性,在人力资源的构成上也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从对芜湖供电公司人力资源调查情况来看(见图1),该公司具有大、中专及以上学历者占职工总数87%,文化程度总体较高,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员工整体年龄(结构)偏大,40岁以上者占职工总数的47.3%,其中,51-60岁者占职工总数的16%,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培训愿望低,开发难度大。

(二)人才结构单一,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供电企业由于其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及长期受“重生产、轻管理”思想的影响,录用的大多是理、工科大学生、中专生或中技生,学管理、懂经营的人才不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少。人才结构较为单一。

(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未能全面建立

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人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大多数市级供电企业虽然初步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但绩效评价粗放、不够科学公正,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绩效考核不认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薪酬激励与绩效联系不紧密,激励机制不明显,未能全面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肘挚多,人力资源改革难以深化

企业领导应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但市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者为省公司委托法人,省公司对市级供电企业经营者在资产经营、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经济责任考核,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效益关联不紧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中、长期规划,但是,国企领导较少考虑到战略问题。在国有企业,即使制定了战略目标,也难以保证它在下一任能得到延续,所以,大多数经营者只考虑届内工作,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企业行为短期化;又由于供电企业体制的原因,员工能录不能辞,“铁饭碗”至今未能打破,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举措难以配套实施,制约了人力资源改革的深化。

(二)管理机制转换缓慢,传统人事管理欲去还存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根据干部和工人的不同身份实施了“差别化”管理,对专业工种和通用工种也进行了划分,但是,划分的界线模糊,核心业务难以突出;在薪酬管理中,又过分强调形式上的平等,公司领导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收入差别不大,奉献和创新等因素在薪酬中体现不明显,缺乏对企业外部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造成了人才的匮乏;企业内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不公平举措,也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工作绩效不高;另外,为了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缓解企业内部矛盾,实行了内部退养,一批年龄不大的技术尖子和熟练工过早地离开了岗位,使得一些关键技术岗位后继乏人,企业基层技术力量有所削弱。

(三)企业缺乏用人自主权,供给与需求错位

**年前,市级供电企业人员的来源主要三种途径:一是省公司统一招聘的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各类毕业生;二是复转军人分配;三是职工子女顶替。三种进人途径使企业用人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企业想要的人才不一定能得到,而不需要的人员却不能不接收;而能进不能出的体制,又使企业无法对那些不合适的人员进行淘汰,大量低素质人员涌入并沉淀下来,高素质的人才却被挡在门外,企业拥有的人才的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均与企业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年,省电力公司调整了进人政策,取消了后两条进人政策,市级供电企业用人权有所改善。

三、市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观念创新

1.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未完,全文共5564字,当前显示144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