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任玉岭:书之妙道 神采为上[五篇模版]

任玉岭:书之妙道神采为上

任玉岭:书之妙道神采为上

任玉岭简介: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书法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第

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主席

q。最近见到您的书法作品,深感功底很深,气势磅礴。请问您作为书法艺术家,是什么时间开始练习书法的。

a。说起我习练书法,可以说很早,也可以说很晚。说早是因为我小学的一到四年级一直在练习写字。我小的时候,虽然是洋学堂,但还和私塾差不多,好像主要的课程就是练习写字和认字。我五岁入学,小学一年级念了两年,从1944年起,在学校每天都写大仿和小楷。我记得很清楚,抗日战争期间写大楷买不到墨,我们就到山上捡一种红石头,研磨以后当墨用。写大字用的纸,要不就是祀神用的黄裱纸,要不就是作食品包装的马粪纸。我们小时候没有火柴,取火是靠火镰和火石互相撞击产生火星,有一种可做火媒的纸,能够把火星接起来燃成为火种。这种火媒纸也是我们写大仿常用的纸张。

那时候老师教我们拿笔一定要掌虚指实,如果手指握笔不紧,被老师在身后提走了,就要挨板子。那时的老师都有着约一尺多长、三指宽的硬木板,是专门打学生手掌用的。我曾经有几次是挨了板子、手被打肿的。我们练字参考的是柳公权和颜真卿的书法。这种习字的功夫持续了4年多,直至1949年初

我家乡解放。此间,我一共念过6个小学,不管转到那个学校,大仿和小楷从没有间断过。

说我书法起步晚,是因为1949年考入高小后,再没有练过字。我在大学是学理科的,毕业后,主要工作于工业战线,除文化大革命刷大字报外,几乎没有再用毛笔写过字。但我对书法的感情没有中断过,无论去展馆、庙宇、机关、学校,只要看到好的书法作品我都会驻足观看,特别是草书往往会引起我的兴趣,用手勾画一下它的走笔特点和技巧。进入新世纪,因为在全国政协和国务院参事室,经常同一些书画大家接触,他们的走笔和作品使我颇受影响。更因为我夫人上老年大学,学习书画,家中有了笔墨纸砚,为我写字提供了条件,这才使我开始了书法生涯。因为出差考察和讲学的机会很多,当我的字写出一点名气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求字,因此尽管我工作很忙,练习的机会不多,但由于有人求字,所以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写字的机会。我不像你说的是什么书法艺术家,我自知还够不上家,我只是爱好而已。不过我的字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愿意借助这个机会为书法的创新做一些探索,为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一点微薄力量。

q。现在大家都很关心书法艺术,特别是写大字进课堂,这对书法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想问一下,您怎样理解书法的定义和概念,书法在民族文化发展中应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a。在全国政协,在国务院参事室我们都是同事,不久前,中央文史馆成立60周年之际,温总理与全体文史馆员和全体参事座谈时,书法界的权威欧阳先生还给我写了“知己相知相会,玉岭先生雅念”几个字。我看欧阳先生在过去曾接受的采访中讲到,“写得好的叫书法。”“可以做模范用的,可以做学习榜样用的叫书法。”由此看,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叫书法的。在我看来,书法应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笔墨为工具的艺术创造。它涵盖了写字的规则,包括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书法是汉字文化圈中高妙的文化艺术,它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有其特有的民族传统和特点。书法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文化载体的作用,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经过数以千万计的书写人的努力和创造,取得了极其重要的创新成果,闪耀着极为灿烂绚丽的光彩。


(未完,全文共4457字,当前显示14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