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教育学1-6

第六章课程

教学目的:

课程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最关键部分。介绍课程的概念、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和课程的作用。分析课程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介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目标:

1.识记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整合课程、核心课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的含义。

2.掌握各课程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理解其内容3.掌握课程的结构及其主要形式。

4.掌握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及其代表人物,了解其优缺点5.了解课程设计的原则

6.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了解其体系设计构想。教学重点、难点: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课程理论主要流派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一)课程的词源学分析

《辞海》中界定:功课的进程;教学的科目。《辞源》中界定: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释义为:课业及其进程。在我国古籍中,早已使用这一词汇。《朱子全书·学六》中就说:“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其中“课程”一词就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在西方,课程一词的语源出自拉丁语,本意指跑道,就象运动员沿着一定的运动场跑道赛跑一样,在学校里孩子们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美国经验主义者艾伯蒂认为:“学校为学生所准备的一切活动,构成它的课程。”日本教育界认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它将教育目标加以具体化,多层次地设定多样的亚目标,并且选择、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内容。

(二)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学科(教学科目)2.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代表人物:巴比特、泰勒、塔巴、惠勒、凯尔、奥利瓦、莱顿索通3.课程即学习经验

1代表人物:杜威4.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代表人物:麦克唐纳、斯藤豪斯、布拉特5.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代表人物:劳顿、费雷尔

20世纪60年代以后课程的含义被扩展了,学校生活中那些非学科的经验也受到了重视,认为这些经验对学生的态度、动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有明显的作用。当代课程观注重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的全部经验。另一方面,把课程主要看作是教程而不重视学程的静态课程观也受到了挑战,课程不再被看作是单向的传递过程,而是双向的流动实践过程。当然,教学的科目、课业的结构及其进程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一般还是被认同的。我们认为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氛围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和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未完,全文共14599字,当前显示13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