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于现阶段党和农民关系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与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的关系。从我国人口的城乡结构看,全国13亿人口,60%以上在农村。从我们党的组成成员结构看,全国*万名党员中,半数以上在农村。国情党情决定了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与广大农民的关系。党和农民的关系,既包括政治上的同盟和合作关系,也包括经济上的互利互惠和共赢关系,还包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和谐关系。回顾历史,我们在处理党和农民关系的问题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深刻的教训。审视现实,党和农民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令人鼓舞的积极因素,也有令人忧虑的消极因素。只有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处理好现阶段复杂的党和农民的关系,才能使农民认同党在新时期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继续跟着党走,成为党的牢固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才能保证党对农民的领导,更好地组织农民,服务农民,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使农民与党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一、党和农民关系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农民问题。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和农民关系的基础、内涵及联系纽带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

革命战争年代,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以夺取国家政权为阶段目标的革命党。党和农民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是推翻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把农民当作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年,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明确指出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依靠农民,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个时期,党为了把农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不惜抛头颅撒热血。农民更是真心实意地用生命和鲜血支持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党引导农民走向翻身解放,党与农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关系,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革命胜利后,党满足农民群众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实行土地改革,3亿农民无偿获得7亿亩地,给了农民最大的回报。

和平建设时期,党变成了一个既要巩固国家政权,又要搞好经济建设的执政党。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有两个联盟:一个是同农民的联盟,一个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但是同农民的联盟是主要的,基本的,第一位的。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特别指出“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党为了巩固发展工农联盟、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依然高度重视农民问题,一方面大力发展集体化,把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走向当家作主;一方面大力发展工业化,要农民为工业化建设提供积累。由此,构筑了城乡社会二元结构,设置了城乡区别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城乡、工农之间的差别;在农村又相继推行了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一整套左的路线,造成了生产上的“大呼隆”、分配上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特别是实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政策,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回报又极低,将农民搞得太苦。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很多地方农民的温饱都没有了保障。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一再提出批评:中国革命受益于农民,但建国后有愧于农民。尽管如此,农民群众依然毫无怨言地把几乎是全部的农业劳动成果贡献出来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据专家测算,从*年到*年46年间,共有约3.*万多亿元资金、价值从农村流入城市。文化大革命,全国一片混乱,各行各业停工停产、唯有农民还在为城市提供口粮,保证了社会的安全。党和农民依然保持着鱼水般的关系。


(未完,全文共11954字,当前显示14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