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如何推进组织创新激发组织活力

党的十七大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带领人民推动全社会改革创新的能力,也表现为推进自身改革创新的能力。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既要敢于和善于在自己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和善于在自身建设中不断改革创新。

从*年开始,闵行区江川路社区(街道)开始探索居民区群众性特色团队党建工作。这次探索可以被视为党的基层组织在新时期积极适应新发展背景进行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创新的过程。由于江川路社区在团队党建过程中注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形成了许多新型运作模式,因此这里的团队党建形成了一些带有前瞻性的工作格局,党的组织影响开始从固定“地域区位”延伸到人们最具生活意味的趣缘结构,这在根本上超越了传统团队党建的格局,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一、执政党基层组织创新的社会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从世界政党发展大趋势来看,基层党组织创新是大势所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政党开始努力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以使自身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而加强自己末梢基层组织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使普通党员更好的投入政党活动之中则是这些革新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比如:葡萄牙社会党主张,在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高效、开放和现代化;法国社会党利用因特网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超常渗透日常生活的新能力;德国社会民主党一方面变革党的组织体制,实现决策机制的民主化,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实现组织沟通的信息化,以充分调动普通党员的积极性,并为其参与党的活动创造条件。总的来看,加强基层组织创新能力已是世界政党发展的新趋势。

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局面来看,基层党组织创新是必然的选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一个跳跃式发展周期后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化:社会利益结构迅速分化,社会主要联结机制从纵向紧密型结构向网络状松散结构转变,社会主要意义系统和价值观系统逐步趋向多元化态势,社会性组织逐步发育并成为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

在这种大背景下,党组织要有效领导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有所针对地加强自身建设。依据科层原则建构起来的党组织网络要有效渗透这个呈现出网络化和多元化特征的社会系统,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网络中无数个交融于社会系统中“结点”(尤其是基层“结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以创造性思维探索适合不同社会组织运行逻辑的灵活工作手段,从而对社会发展施加有效引导。


(未完,全文共8938字,当前显示11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