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市场经济条件下县级集邮协会如何健康发展的思考

摘要通过分析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确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原则;利于现代医学健康发展的原则。强调了利益共享是新型医患关系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从政策和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医德医风建设、医患沟通3个层面上重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市场经济,医患关系,趋势,对策

20世纪80年代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略,使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之中,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在走向富裕和文明。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决定着社会文明程度,上层建筑一般来说要相对滞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经济的变化使得人们的观念、心理、需要、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给医患双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是巨大的。此时,我国医疗保障机制又尚未完善,医患矛盾骤然凸现,全国医患纠纷普遍大幅增加,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天然盟友”般的医患关系解体,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为当今社会矛盾的热点和焦点之一。本文试图论证重建中国市场经济下的医患关系。

1,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现状及原因1.1,新经济社会环境下思想观念的不适应

医者和患者在思想观念方面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时代。尽管医务工作者已经感受到、意识到心理、预防、保健、康复等对现代医学的重大影响,但几百年来生物医学模式的强大惯性,使广大医务工作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认病不认人”的陈旧观念还普遍存在于医者的头脑中。对患者而言,虽然为高科技而创造的医学奇迹而欣慰,但又为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而忧虑。“看病归国家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念,但广大患者,尤其是低收入的患者今天仍紧紧固守不放。所以,“医院只认钱不认人”的偏执观点就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之一。

1.2,国民整体人文素质欠缺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忽视了国民素质教育。所以,尽管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他们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却显得先天不足。一部分医务人员被金钱和利益所左右,从而出现了乱收费、索要“红包”、开大处方、谋取“药品回扣”等不良医疗行为。在患者中,人文素质相对欠缺的主要是以贫困农民、城市低收入人群、失业或无业人员及被社会保障的社会弱势群体等。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较低,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低,当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时,他们的心理极易不平衡,在他们中间发生医患矛盾的比例也较大,冲突性也最大。

1.3,医患沟通不够近些年来,医患纠纷增长迅猛,绝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患沟通不够或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不足。医患不能沟通就无法相互理解,医患双方就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因此。增进医患沟通是消除或缓解医患纠纷的最佳途径之一。

1,4有关法规和制度不完善

2002年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缺陷。由于我国至今未建立系统、科学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患矛盾缺少有效的缓冲地带和风险消化机制,致使医患关系处于紧张状况。

1.5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

20世纪90年代初当我国开始以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尽管国家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状使得医疗保障体系至今不能完整建立,中国现代的卫生工作目标也暂时难以有效实现。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还普遍存在,这始终是制约医患关系改善的“瓶颈”。


(未完,全文共4449字,当前显示14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