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南雄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父母以及社区中的其他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了解民间风俗传统。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访问调查、图书馆查阅资料、互联网查询等方法。

调查时间

2014-10-3至2014-12-30调查内容

南雄民风民俗。

一、调查目的: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但是现在年轻的一代对当地的民俗民风关注的越来越少,因而对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导致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渐渐没落。在这个背景下,我对自己家乡南雄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南雄民俗民风。

二、南雄历史文化背景

南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北两面群山连绵,中部丘陵沿浈江伸展,形成一狭长盆地,地质学称之为“南雄盆地”。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市总面积2361.4平方公里,辖17个镇,1个街道,31个居委会,221个村委会,人口47.48万人(2012年)。除雄州及全安、主田、古市等乡镇的部分村落通行城关话外,其余各地均为客家人分布区,占总人口的80.5%。素有“中国黄烟之乡”、“中国岭南银杏之乡”等美称。市区内雄姿犹存的三影古塔是广东省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宋塔;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的“南雄红层”,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标准层之一,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极为丰富,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

服饰习俗。男无特殊,妇女劳作时腰系围裙,头扎黑头帕,手戴手套。

饮吃习惯:城乡皆吃辣椒,农村尤甚,无菜不辣,春节吃腊味,家家以腊鸭、腊肉、腊肠等腊味和自制的糯米酒款待来访亲朋。婚姻习俗:旧时同姓不通婚。

节日习俗。在佳节庆典时候南雄人民喜欢以舞龙舞狮等数十种民间艺术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象香火龙、茶花灯、飘色、龙船歌、推车灯、高脚狮等民间艺术非常有特色。

南雄珠玑镇被评为省级民间艺术之乡。曲调优美、清新悦耳的采茶戏是南雄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剧。

三、相关节日

(一)清明节

清明节,是华夏民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敬祀祖先,企望祖先庇佑自己,以满足尘世间后世子孙的世俗欲望。南雄人扫墓祭祀先人有两种:一种祭祀本族的开山祖,叫做“祭祖”,即“食公堂”;另一种是祭祀自父亲上至祖宗五服之内的祖辈,这叫“家祭”。

“食公堂”这句南雄话,源于古代郡民之习俗。南雄人一直很重视本姓的开山祖,旧时,清明扫墓对于孝子贤孙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迁徙在外省外县或在外做生意的人也要赶回来,与本族男丁一齐出动,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带着纸钱、蜡烛、香、“三牲”(即煮熟的鸡、猪肉、鱼)和茶酒、果品、点心等。如本族拥有公堂田和房产租金较丰的,用全只金猪(烧猪)。孝子贤孙敲锣打鼓吹唢呐来到祖墓前,首先将墓上的杂草和小树除掉,把坟墓前打扫干净,给墓顶加上一大块草土,插三炷香和三页纸钱及在坟墓上挂放纸钱。然后把“三牲”或烧猪放置在碑前,点燃大红龙烛和香火,一边奏乐,一边奉祭祀先祖,放大爆竹、放单响龙南炮,气氛非常浓烈。


(未完,全文共4242字,当前显示13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