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兰亭书法艺术在绍兴的传承和发展”采风成果汇报 汉1001王冰玲(组)

兰亭书法艺术在绍兴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绍兴作为“书法之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大家。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更是被称为“书圣”,其书法名篇《兰亭序》也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而奠定了兰亭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着重从兰亭书法艺术的渊源、历代书法名家及其发展现状,探讨兰亭书法艺术在绍兴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绍兴、兰亭书法艺术、渊源、书法名家、挑战、机遇、创新

一、渊源

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的东晋时期,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41位名士,雅集与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在曲水流觞之际,王羲之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即席挥毫,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兰亭序》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其笔法精严,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在后来的发展中《兰亭序》受到了梁武帝、唐太宗、宋仁宗,康熙、乾隆等历代皇帝的推崇与称赞,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由此被誉为“书圣”,绍兴被称为“中国书法之乡”,从而也奠定了兰亭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绍兴历代书法名家及其字体风格的演变

1、王羲之、王献之

在王羲之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小篆、楷书、隶书、草书、行书。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行书最辉煌的时代。王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字体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形成了书法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王羲之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以来质朴书风,一变而为妍媚流传,自成一家,给东晋书坛吹进的一股清新空气。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极富创造精神,劝父“改体”,并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更妍媚、流便的书体。其书法极富个性,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所书气势开张,英俊爽迈,对后世影响很大。与王羲之并称“二王”。王献之的楷书是学习其父亲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书风,以笔画特别是捺笔见长而增其美悄。结体疏朗,给人以轻松快意、骏利放逸、妩媚秀丽之感。

2、虞世南、赵孟頫

虞世南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继承了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优者。赵孟頫为元代初期影响很大的书法家,其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赵孟頫认真汲取前人的优点,不只擅长行、草体,而且能精究各体。

3、杨维桢

杨维桢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颇具个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讲究抒情,尤其是草书作品,显示出放浪形骸的个性和抒情意味。杨维桢的书法融合了汉隶、章草的古拙笔意,又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风韵和欧字劲峭的方笔,再结合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最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狂狷不羁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能将章草、隶书、行书的笔意熔于一炉,并加以发挥。同时又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风韵和欧字劲峭的方笔,再结合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最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狷狂不羁的独特风格。


(未完,全文共5115字,当前显示13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