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农机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巨大作用,推进“两个率先”进程,特制定*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十五”期间全市农机化工作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是我市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和取得显著成绩的时期。全市农机工作紧紧围绕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积极组织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程、农业结构调整配套机械化工程、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和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为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显著提高。至2005年,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437.73万千瓦,比“十五”期初的374.66万千瓦增加63.07万千瓦,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农机动力由39.8千瓦提高到48.6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101台,小型拖拉机15.6万台,比“十五”期初的14.3万台增加1.3万台;联合收割机由6039台增加到9822台;水稻插秧机由“十五”期初的32台增加到503台;精少量播种机2.1万台,农用飞机4架;推广了一批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农机具的大量增加,大大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2005年全市机耕水平达93%,机植保达77%,机排灌达98%,主要粮食作物机播水平达48%、机收水平达70%。其中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0%和98%,三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85%,较“十五”期初提高了29.3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插秧8万余亩,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约为3%。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2、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工作,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全市共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691个,组织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近3万余名、联合收割机达7370台,跨区作业市场南到*,西达*,北至*等19个省市100多个县市区,为我市农机手创收2.2亿元。引进外省市联合收割机4830台,进一步满足了我市农民的用机需求,提高了全市农机化作业水平。农机跨区作业还催生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创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4466个,农机人员达12800人。其中农机协会40个、股份(合作)制农机服务队91个、农机合作社14个、农机服务联合体157个、农机专业户为4146户。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为全市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了各种作业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农机优质服务活动,在努力搞好为农民机手服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机具为全市100多万外出务工户抢收抢种,每年可减少数十万外出务工者回家农忙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2005年全市通过各项农机服务,为全市农民增加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12.7亿元。


(未完,全文共9016字,当前显示13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