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乡镇草食畜牧业发展情况

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夏清阳

〔内容摘要〕根据自然资源条件,进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树立工业化理念,采用大项目带动。完善服务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化步伐。

〔关键词〕调整草食畜经济思考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畜牧局高级畜牧师

草食畜是六盘水市的优势特色产业,农业部多位专家经过认真分析,把我市的草食畜牧业规划为六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首。在全市98个乡、(镇)中,规划59个乡、(镇)发展肉牛、肉羊,占全市乡、(镇)总数的60.2%。过去,我市畜牧业以家庭副业为主体,“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是养畜农户的主要目的。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市民吃上优质、价廉的新鲜猪肉,市人民政府制定了“菜篮子工程”计划,从1989到2000年,连续12年在城郊实施商品猪生产工程,推动了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但草食牛、羊发展相对滞后。2004年肉类总产量9万吨,其中猪肉7.61万吨,占84.6%,牛、羊肉0.81万吨,占9%,禽肉0.49万吨,占5.4%,其它0.09万吨,占1%。猪肉比重太高,牛、羊肉偏低。按产值计算,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73.99%,草食畜牛、羊产值仅占14.62%,家禽11.35%,其它占0.04%。为把贵州建成“生态畜牧业大省”,省委、省政府确定,到2010年我省肉类人均占有量要达58公斤,并调整肉类结构比重,猪肉下降到80%,牛、羊肉上升到13.9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要达40%,力争45%的目标。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决定进一步加快发展畜牧业,力争到2010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即肉类人均占有量和牛、羊肉占肉类比重的优化结构以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或超过同期全省平均预测值。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市须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进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牛、羊养殖,培育发展草食畜经济。

一、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目前,养猪虽是六盘水市畜牧业的主体,但我市粮食资源相对紧缺,养猪所需的饲料粮较多,持续发展受到限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的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满足单纯消费猪肉,而需要增加更多的牛、羊肉,牛、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比猪肉高。牛、羊是节粮型草食牲畜,育肥以牧草和秸秆为主,消耗精料相对较少,饲养成本低,养殖效益高。

二、六盘水发展牛羊的有利条件

(一)优良的本地品种资源

我市有适应性强、可作杂交改良母本的本地优良牛、羊品种。牛有能耐粗、耐湿,体质结实,四肢强健的小型黄牛,用引进外来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既可保持适应性强的特点,又能提高个体生产性能;羊有贵州黑山羊,该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改良,杂交效果非常明显,初生重可提高50%左右。

(二)充足的饲草资源


(未完,全文共3780字,当前显示11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