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淮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淮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功能的协调发展。全校上下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科研氛围日渐浓厚,学术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科技支撑教学功能进一步凸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科研实力明显提高

“十二五”以来,学校主持各级各类项目832项,其中自然科学项目484项,人文社科项目348项;发表学术论文6240余篇,其中sci收录614篇,ei收录485篇,istp收录28篇,cssci收录652篇;获各类科研奖励64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二等奖等其他省部级奖5项,市级奖3项;获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7项;出版专著95部;举办学术讲座660余场;发放科研奖励925万元。从2014年起,科研经费突破2000万元。2015年我校进入自然指数(ni)中国大学百强榜,位于中国内地高校第93名,师范院校第19名,同时在中国大学esi高被引和高影响论文排行榜(toppaper)上表现优异,均居第137位。

(二)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学校以学术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学术队伍建设为中心,逐步形成人才、资源、项目、基地有机配置的良好科研环境,科研氛围不断浓厚,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新增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中心1个,获批“115”产业创新团队1个、安徽省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高校智库2个。

(三)产学研合作开展有序

“十二五”期间,学校与淮北市人民政府分别签署深化科技合作协议和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江苏圣苏新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四达医药协同中心。主持淮北市科技计划横向项目50余项、软科学项目8项,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项目60多项。积极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培训和人才培训支持,在淮北市杜集区建立博士工作站1个,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

积极参加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皖北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淮河文化研究”、“皖北古代思想家研究”、“皖北名镇古都研究”等18个传统文化课题获准立项;顺利完成《皖北文化九讲》的编撰与出版,获得省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积极从事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播,特别是《淮北赋》、《口子赋》、《淮北三字经》、《宿州志》等的撰写对当地历史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有益的帮助。

(四)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

学术交流经费逐年增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十二五”期间共举办校外专家学术讲座300余场,校内专家学术报告360余场,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15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20余场,有效地促进了与校外的沟通交流以及校内各学科间学术研究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

(五)科研管理日趋规范


(未完,全文共4469字,当前显示130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