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特点与改革的路径选择

——从“党政分开”到“法定党权”

●王多晓符永培

摘要。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但在“改革的路径”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为思路,通过对我国政治权力的结构进行研究,认为“法定党权”是适合中国政改的路径,并提出了构建具有现代政治文明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权制衡体制的设想。

关键词:党政分开法定党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权力制衡

一、“党政分开”的理论不适合中国的政治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对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的路径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试图从宪政的角度,通过限制国家权力,同时保障和不断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逐步对权力进行规范,最终达到宪政和善治,这一研究倾向形成了宪政学派。另一路径是从微观的角度,即从制度、法规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期规范权力的行使,达到减少和遏止贪污腐败现象蔓延的目的,可以称为政策学派。

宪政学派主要以现代西方的民主宪政理论为基础,运用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中国的政治实践,其理论具有宏观的特点,但由于缺乏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深入研究,因此,理论成果可操作性不强。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实践多年,却难以向上推进的根本原因,就是西方的民主宪政理论与我国的政治现实基础、政党制度和政治文化不相匹配。国外的经验表明,不顾各国的具体国情,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模式,结果大多是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伊拉克、阿富汗、埃及等国的政治实践就是活生生的事实例证。政策学派虽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但过于将目光聚焦在具体问题上,特别是主要针对各种贪污腐败现象的研究,因此,不能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对权力进行改革、规范的正确思路,其研究成果也无法对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任何改革的理论和政策必须建立在两个基本前提之上,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逻辑的角度看,如果坚持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排除多党竞争的西方民主政治道路;同时,如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党政分开”既不可能也不现实。离开党对政府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显然就是一个假命题。

从政治现实基础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宪法赋予的,并得到人民和各民主党派认可和支持。这个基本的政治现实基础与西方“党政分开、多党竞争”的政治现实基础有着根本的区别。“党政分开”既是西方政党政治现实的基础,又是其理论逻辑的出发点,因此,多党竞争、轮流执政必然是其现实要求和理论逻辑的结论。如果在中国实行真正的“党政分开”,这意味着改变中国现有的政治现实基础,必然滑向多党制,危及到党的领导地位,从而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使经济改革的成果得而复失。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无法接受的。

从中国的政党制度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表明:在中国,没有在野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级政府中,均有民主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肝胆相照、互相监督、荣辱与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这一特色与西方政党政治中的执政党与在野党为争得执政权,互相扯皮,甚至互相抹黑截然不同。


(未完,全文共4520字,当前显示13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