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健全机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医患关系状况不尽如人意,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这种现状引起了社会和卫生系统内部较广泛的关注,有关医患关系的讨论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笔者从院方有效沟通的角度对构建平等的、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讨论。

医患关系不和谐

医患关系是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人际关系,包括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两个方面,技术性关系是以患者的诊治利益为准则,对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非技术性关系是指求医过程中医患双方之间的社会、心理方面的关系,其对医疗效果有着无形作用枣弱化或增强。二者不能互相替代。

对于医患双方来讲,对两种关系的关注一定会有差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医方在技术性关系中具有较多的单向支配性,患者缺乏评判的能力,更多是表现在对非技术性关系状况的感受和评价。医患关系的性质应当是平等和互相尊重。医患关系现状总体上讲是不够和谐。有媒体形容是“医患关系危机四伏”。多家媒体报告,在各种投诉中有关医疗的投诉快速增长或居高不下。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就执业环境曾对医生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认为良好的为7.1%,一般的43.5%,较差的37.3%,极差的11.1%。这些报道和数字说明,医患双方对这种现状均不满意。

经济是祸首机制是缺陷

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从外部原因分析,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比较尖锐。卫生服务在中国很多老百姓心目中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底线,一旦这个底线被触及以后,人们蓄积的很多负面情绪就会暴发出来。

首先,国家对卫生事业的定位是公益事业,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虽然政府总投入一直有所增加,但是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公众个人承担的比重在增加;卫生费用的增长超过了经济的增长。投入不足、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医院成为社会矛盾引发点。

其次,整个社会需求和过去传统时代的情况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保健的需求增长的速度非常快,目前医疗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与快速增长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卫生保健体系实际覆盖能力不足,绝大多数老百姓实际支付能力不足,这种不足和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从人们需求考虑,人们希望获得技术服务的同时获得更好的人文关怀。过去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评价尺度是你给我看好病,现在除了看好病,还要心情愉快,能感受到最起码的尊重,不感到很大的挫折,这就要求医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能够有同情心、同理心,给患者及家属足够的精神支持,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需


(未完,全文共3475字,当前显示10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