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为政之基

为政之法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的为政主张。

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举出几个孔子为政的主张,理解“欲速则不达”“身正,不令而行”包含的道理。

知道“千乘之国”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的为政主张是本课的重点。在诵读基础上简单了解孔子为政的主张、掌握成语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孔子入世的目的是宣扬大道,改革无道的社会。孔子曾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6》意思是:人不能与鸟兽同群,自己只能和芸芸众生生活在一起;如果天下有德政、政治清明,自己就不会参与变革社会了。孔子认为,越是乱世,贤者越应该肩负起匡正时弊、改良社会的重任。可见,孔子考虑的是世间众生,是因为天下没有德政,自己才投身社会,变革天下。

二、识字、诵读

1、自由读,读出声,纠正难字读音

2、师范读,指导正确断句

3、指名读,检查字音、正确断句

4、字句梳理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动词,治理的意思。

千乘之国。乘,读作shèng.古代用四匹马拉着的兵车。春秋初期,大国都没有千乘。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所记载的城濮之战,晋文公也只七百乘。千乘之国,在孔子时期已经不是大国,因此子路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国:研究中国文化要注意,看到秦汉以前古书里的“国”字,很多学习者都会产生误解。老子说“小国寡民”,讲老子的思想,就讲小国政治,应该知道秦汉以上,到汉代初期的“国”字,不是我们现在的国家概念,那个时期的“国”字、“邦”字都是地方政治的单位。所谓“诸侯就国”指的是中央政府下个命令,要这些地方官(诸侯)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封地)上去。人:这里的人与民相对,指的是某个特殊阶层。很明显指的不是百姓,而只能是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人。


(未完,全文共2452字,当前显示7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