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统计法律法规讲课稿

大家好,今年年报工作布置会的第一讲又是法律法规,今年××局长要求我们要讲执法检查,而且要结合案例讲,下面我就用几个案例给大家来分析一下,看看企业在执法检查中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

根据市执法队工作安排,今年我局的执法检查任务是350家单位,差错率在5以上的单位125家,工业有12家,建筑业7家,房地产业4家,商业

48家,服务业54家.已经立案,正在处理的单位66家,立案率23.4。

一、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被查单位统计人员更换频繁,企业负责人对统计工作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造成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弱;

我们检查了一家会计事务所,检查的是“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标:上报数30259元,检查数40060元,瞒报9801元,差错率24.5。原因是:这个企业规模特别小,领导也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由财务人员兼着,财务人员也不固定,今天来明天走,经济普查培训时是一个人,填表时又换了另外一个人,对指标一点都不理解,凭着自己那点财务知识,随便就把统计报表给填报了,结果把支付给个人的手机费和公交车月票费漏掉了。

2、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理解不清,这就使其在填报统计数据时没有足够的把握确保统计数据填报的真实性;

有一家商业企业,检查出“本年应交增值税”指标:上报数210千元,检查数是1945千元,虚报1945千元。原因是:这个单位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根本就不理解,我们要求上报的“本年应交增值税”指标,不包括上年度的留抵税额,当年发生了多少,就是多少,销项减进项,我们检查的时候,那个企业的统计还在那想我的税还没抵扣完呢,我实际交的税就是这么多,他就是对指标理解不清楚,他没有想我们的制度要求报的是当期发生额。

3、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重视统计工作,造成统计数据差错。我们参加市局集中执法检查,在郊区遇到过这样一家企业,接待的人是这家企业的经理,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跟他说了半天,“我们北京市统计局的执法检查人员,要对你们单位的经济普查数据进行执法检查,这是我们2个人的执法检查证,报表是你报的吗。”“不是”“那你把财务人员叫出来,我们问她一些报表的情况”“你们问我吧,她什么也不懂,我们是个家族企业,她是我家的亲戚”,我们说,不行,结果把统计人员叫出来一问,还是什么都不知道,查什么指标都不对,问她怎么报的也记不清了,最后就取了几个主要指标的差错结束检查。这个案例是典型的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

4、企业人员不重视统计工作,负责人对报出的统计数据不进行审批,造成统计数据没有依据可查。我们检查了一家房地产开发业企业,检查有差错的指标是“利润总额”指标:上报数是-106032千元,检查数是-104407千元,瞒报1625千元。原因是:该单位一直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人员报出数据没有依据。

5、企业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故意虚报瞒报统计资料

某建筑业单位“工程结算收入”指标。上报数为10114千元,检查数为4114千元,虚报6000千元,差错率为145.8。原因是该单位为了达到资质等级,按照工程预算书填写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竣工就计收入,实际钱没收回来,财务上还没有入帐。

6、收表人员和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未完,全文共4111字,当前显示13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