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讲讲稿大全

第一节不同学科视角下的舆论形成观

了解舆论的形成,对于深刻地理解舆论,进而引导舆论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舆论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但是此类研究,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学科视角,于是关于舆论形成的描述和分析便存在着不同的侧重面,大体上有早期的理性主义,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学科视角。

一、理性主义的研究视角(理性主义的舆论形成观)

1、“理性”的内涵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反之就是非理性。

最早意识到“理性”地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拿萨哥拉斯,他是第一个提出“理性统治世界”的人。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面对各种人类历史中的迷信、偏执,以及现实的特权和压迫,求助于人的理性认识。此外,还有17世纪法国思想家笛卡尔,他曾为理性主义提出一句“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突出了人作为人的思维特征。

18世纪至19世纪初的欧洲启蒙学者和早期的社会主义者们,都属于理性主义者。如同恩格斯所说,他们“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他们„„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

2、理性主义的舆论形成观

精英人物或精英团体造就舆论,或者是精英人物从舆论中发现理性,也就是发现时代精神。

他们相信人的思维能够得出合乎理性的认识,只要这种认识被揭示出来,不合理的世界就会改观,而能够揭示人的“理性”的,是社会中的精英人物。

3、评价理性主义的舆论形成观

理性主义舆论形成观从一个侧面说明舆论形成中精英人物和团体的影响力量,并指出了由于这种影响力给予舆论的理性成分。

由此形成的传统的舆论学,虽然会有不同的派别,甚至政治观点是对立的,但基本上都遵循这样一个过程:问题出现→社会讨论(社会精英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形成强大舆论→以舆论名义促进社会改革或民主化进程。举例:高速拥堵、景区“爆棚”、游客滞留、垃圾满地……9月30日-10月7日中秋国庆假期的这场“全民旅游”大戏落幕。而这个“最长黄金周”出游遭遇的各种“囧”况也引发无数感慨和议论耐人深思。

早在今年1月,厦门鼓浪屿等少数景点就提出限客设想。据悉,鼓浪屿最佳接待量约在8000到1.5万人之间,事实上,其日均游客接待量近2万人,小长假期间更达到日均8万到11万人。此次黄金周前4天,鼓浪屿岛上人数都达到了10万以上,10月2日岛上游客突破1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不少游客打趣说:“鼓浪屿要被踩沉了。”

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夏林根认为,在这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应该联手做好这件事,及时发布实时信息,提醒游客哪些景点人流已经爆满,尽可能地优化配臵资源。他举例说,如果某一天上午10点,东方明珠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达到了极限,这一信息如果通过公共交通和宾馆酒店的视频或广播等渠道发布出去,游客就能在宾馆或公交车上及时了解到这一信息,就能调整出游计划,到官方发布的相对人流量较少的景点去观光,“这是智慧旅游。”

正是这一信息发布渠道的不通畅,此次黄金周期间,华山、黄山、庐山等部分景点人满为患,而包括北戴河等同样著名的景点却面临接待不足的尴尬。

景点处处人山人海也让游客质疑,“为什么这些景点不早点发布相关数据,最大承载量是多少,为什么不限流。”

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4a、5a级景点在规划时都必须对其游客最佳接待量与最大承载量有明确的设计,否则将无法通过审批,“可多数景点却不愿意向社会公布具体游客数据等信息,更不愿意临时限客,这里有着太大的利益诱惑。”毕竟黄金周一年才一次,全年的多数时间多数景点都面临着“吃不饱”的局面。


(未完,全文共8418字,当前显示14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