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3月23日)

刘志庚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动员大会,这是我市解放思想讨论活动决策部署阶段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市双转型战略深入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率先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是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为落实好汪洋书记的指示,做好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试点工作,我们首先必须充分认识率先探索转型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一)率先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是东莞当前形势所迫

汪洋书记在莞调研时指出。“东莞在中国是有品牌的,但是这个品牌是制造业基地、加工贸易基地,是贴牌生产搞得最好的地方,是30年来传统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我们传统发展模式的特点,其一是先污染后治理,虽然经济发展了,却付出沉重的环境和生态代价,难以相应地提高生活质量。而珠海市不同,在发展中较早地做到土地管理“五个统一”、城市建设管理“八个统一”、环境保护“八个不准”,因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其二是多分散少集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直到2001年才兴建市级园区。而苏州市自1992年开始申办十几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走集约发展之路。其三是高消耗低产出,导致土地空间、能源水源、人口重负和环境承载“四个难以为继”。而深圳市较早地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1994年就开始调整产业结构,走上主要依赖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发展道路,用了与东莞大致相当的土地和人口,产出数倍于我市的gdp和财税收入,持续发展基础更好。其四是工业化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即利用来自内地不同批次的劳动力推进工业化,较大地削弱了东莞工业化的实际水平。而日本和“四小龙”虽然也开展了20年左右的出口导向型加工贸易业务,但他们是利用本国(地区)同一批或者说同一代劳动力进行的。我们的企业不断地更新工人,不利于长期持续地培养人才、积累技术和管理经验、积累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种种先进思想观念。所以,东莞名义上处于工业化后期,实际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其五是城市化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即伴随着分散工业化的步伐,走了一条分散、无序、就地、均质发展的路子,因而削弱了城市化的总体水平。对照香港和苏州的集中城市化之路,东莞的城市化存在浪费大量的土地和资金、破坏大量的生态和环境、带来精神层面城市化大大滞后于物质形态的城市化等问题。

东莞走上这条路子,固然有其历史合理性和现实成功性。但在当今新形势下,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所以,汪洋书记在莞调研时强调指出:“无论从克服东莞这种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缺陷的内在要求看,还是从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压力看,东莞的产业结构都必须调整,产业都必须升级转型。如果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二)率先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是上级对东莞的针对性要求

今年以来,汪洋书记对全省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针对性很强、各有特色的科学发展方向。比如,要求广州“闯出一条中心城市科学发展新路”,“努力成为我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要求“深圳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要求珠海“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发展道路”,“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争当我省科学发展的示范市”;要求韶关“闯出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路”。


(未完,全文共7424字,当前显示14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