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官德教育演讲稿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典出:《管子·禁藏》

原文。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情。气情不营则耳目穀,衣食足。耳目穀,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

释义。不去立没有好处的功劳,也不去做没有益处的事情。

为民办实事,既要考虑群众的需求,也必须要有科学的决策,考虑其长远的影响,而不是只看眼前的价值。例如,开发一片森林,可以增大耕地面积,但有可能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长远来看,不但耕地没法使用,当地也会不宜人居。这种拍脑门的决策,屡屡见诸报端。所以在施政时,必须增强科学论证环节,着眼长远利益。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

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典出:《左传·昭公七年》

原文: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

释义。(三次受命)每一次都诚惶诚恐,第一次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顺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侮辱我。不管是煮稠粥还是稀粥,都是在这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就行了。

作为三朝上卿,正考父深受倚重,但三次受命时他的谦卑程度层层递进,与一些官员的飞扬跋扈对比鲜明。正考父有一条经验值得官员们学习,那就是得势后仍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和谦卑的待人态度,于己来说是一种提醒,于人来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

诚于中者,形于外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

典出:《礼记·大学》

原文。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义。一个人如果内心真诚,能在其外表中看出来。

“慎独”是儒家讲究的重要概念,是对个人道德水平的至高要求,意思是一个人独处时还能保持谨慎不苟。一个人可能在言辞中处处粉饰自我,但其品行终究会在行动中暴露出来。不少涉贪腐的官员被抓后,人们往往发现,此前不久他们还在大谈特谈为官清廉之道。勉强装可以混过一时,却终究难免百密一疏,如果长期心口不一,在其气质上、行为中也会有所异常。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典出:汉·张衡《应闲》

原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释义: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这句话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经典的“政德观”,出自大科学家张衡之口。张衡曾任太史令前后达14年之久,多年不升迁。不慕名利的他,特地写了篇《应闲》表明心迹,认为道德比职位更为重要。按理说,当官的只要把职责做好就行了,为何中国文化中将道德置于职位和政绩之上。这是因为小到一方父母官,大到一个政权,其道德表现与民心息息相关,不重视道德建设,直接后果就是作风不正,进而演化为腐败盛行,必定失去民心。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未完,全文共3864字,当前显示12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