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抵制极端宗教思想渗透争做民族团结好少年】

发扬优良民族风俗和抵制非法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习俗及两者的关联,对社会生活有着特殊的重要影响。

如何区分民族与宗教、正确看待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习俗,是能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动民族的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重大问题、关键问题。

民族与宗教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完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民族属于历史范畴,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宗教则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四大要素构成。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可以而且事实上也是不断变化的。有些民族可能始终信仰同一种宗教,如我国的纳西、羌、布依族等;有些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信仰不同的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历史上就先后信仰过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摩尼教、佛教、景教,之后伊斯兰教;有些民族历史上就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如汉族现在仍有一部分群众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事实证明,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管怎样变化,不管信仰一种还是多种宗教,其作为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的民族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以宗教作为唯一特征来划分民族,那么民族将不再是一个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的名称也将随着宗教信仰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将被依据宗教信仰划分为“基督教民族”“佛教民族”“伊斯兰教民族”等等。

风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乃至宗教信仰、巫卜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习惯是长期相沿袭久而逐渐形成的惯例、社会生活方式、风尚习俗等。风俗常与习惯合称风俗习惯,是指人类社会相沿袭久而形成的社会风尚、礼仪习俗等。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它反映了民族的特点和形成,反映了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是构成民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风俗习惯具有传承性、社会性、自发性等特点,是同一个民族的人们自发重复的行为,由某些指令所规定的行为在演变为人们自觉行动之前,虽已广泛流行社会,但仍不属于风俗习惯。

当然,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信仰它的民族的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与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一些由宗教演变而来的民族风俗习惯中,不可避免的会不同程度地带有一些宗教色彩,这些宗教色彩的一部分实际已经没有了宗教上的意义,如割礼、葬礼、婚礼中的尼卡等。由此可见,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习俗关系错综复杂,联系密切。究竟哪些属于民族风俗习惯,哪些属于宗教习俗,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工作、生活当中,我们应当把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与宗教活动区分开来,同时还应当把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与利用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或以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为掩护从事非法宗教活动严格区分开来。


(未完,全文共6522字,当前显示12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