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XX“法治进校园”全省巡讲活动方案

用法治思维为成就梦想护航

——“法治进校园”宣讲(2017年9月25日)兴仁县第一中学林必友

同学们:

青春有梦,人生无悔。事业从梦想开始,法治为梦想护航。法律,既不应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应铭刻在铜表上,而应铭刻在每一个公民的内心里。全面依法治国,引导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弘扬法治精神,熔铸法治社会,就必须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在整个社会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

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

1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高中教育阶段的目标。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一、依法进行法制教育

《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015年8月20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通知指出“各地可依据修订后的《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育法》总则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2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发布)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精辟的阐释。“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教育部提出“要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

高中教育阶段主要实施以下内容:


(未完,全文共4763字,当前显示14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