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李姓起源与感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学分制改革的起源与变迁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分制由恢复试行到深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本文就这一时期学分制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并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学分制;恢复;变迁;问题

引言。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本质上是以学习自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随着一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而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步发生了较大变革,社会文化得到发展,教育体制也随之变动,本文简单地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分制的起源变迁历程。

一、学分制的恢复试行阶段(1978-1985)

(一)恢复试行的原因(条件)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我国经济也由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步转移到市场经济,这为学分制在高校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

我国大学实行的单一的学年制的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弊端日益显露,专业设置狭窄、课程陈旧老化、课程管理死板,很难培养新时期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恢复试行过程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大会上要求“高等学校可以试行走读制、旁听制、学分制。总之,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努力扩大招生数量”。这表明: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学分制。同年9月,教育部发表《关于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也提到“有条件的高校可试行学分制”。为摸索学分制实施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在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进行学分制试点,以获取学分制实施的直接经验。

1980年12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大力提倡高等学校推广学分制。受此影响,学分制在高校得到较快推广。

198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许多高校把试行学分制作为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学分制逐步由部分重点大学试行推广到非重点大学,由综合性、多科性高校扩大到其他类别的学校。

1985年5月,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改革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1]。在这一《决定》的规范约束和引领之下,学分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三)恢复试行的阶段特征

在20世纪70年代,学分制仅仅在我国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试点”,并没有得到较大

①2014/7/2规模和较深程度的推行与实施。学分制的发动者、推动者是教育行政部门而非高等学校。可以说,当时是高校学分制的“恢复试点”年代。

到1985年左右,学分制在我国得到了更为快速的发展,几乎所有重点大学都实行了学分制,一部分一般本科院校或地方院校也极力推进学分制。这一时期,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推进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哄而上”和“急功近利”倾向。

二、学分制的缓慢发展阶段(1985-1992)

(一)缓慢发展的原因

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仍然没有被完全打破,市场化改革推行步履维艰;二是由于新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更替带来的矛盾及改革经验的不足,前期急切推行的学分制实验事与愿违,导致了高校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滑坡等问题

(二)缓慢发展过程

1987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印发部分高等学校试行学分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在肯定学分制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充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高校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哄而上”,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学分制,切不可照搬别国模式。纪要颁布后,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步伐得到延缓。

(三)缓慢发展阶段的特征


(未完,全文共5039字,当前显示14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