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旅游管理专业总结

《旅游管理专业(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与实践》课题总结报告

201*年8月申报校级教改课题《旅游管理专业(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经过课题组五位老师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于201*年9月结题。

本课题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了解社会需求,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旅游企业和学生的好评。

一、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明确其指导思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根据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设置专业培养计划,进而制定专业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做到理论和实践双体系教学,并强调“双证制”教学。在时间安排上,前两年学生主要在学校学习,以理论课程为主,辅以校内实训和生产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后一年主要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并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学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旅游企业经营、服务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成为酒店、景区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确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五个原则: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设置课程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课程的原则,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统一的原则,理论和实践课程并重的原则;“够用”“实用”和“可拓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的五个原则,以岗位需求为标准整合理论课程体系,从岗位需求出发,构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三个层次构建“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所谓职业素质就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管理相关职业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大都是以游客作为服务对象,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适宜的仪表、仪容、仪态,具有较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本层次主要开设旅游职业道德、旅游礼仪、形体训练、普通话、英语口语、演讲与口才、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课程。

所谓职业技能就是指学生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行业各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本层次主要开设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导游法规、导游技巧、导游

综合训练;前厅与客房服务、饭店业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综合训练等课程。

所谓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新和设计完成相关的综合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层次主要通过顶岗实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旅游资源学、旅游景观鉴赏与导游、旅游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四、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外多元实践教学体系


(未完,全文共4463字,当前显示13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