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处方政策的实践与思考

将德育课程向课外延伸的实践与思考

九江市庐山区海会中心小学周振洪

0792-8792287

【摘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在编排上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伴随着新课改,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教学将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具体的教学途径有课堂教学、班队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和家庭生活。

【关键词】

新课程品德教学延伸

【正文】

思品课当前仍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而逐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传统思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我们身边经常出现一些“课堂说理头头是道,课外表现总是老套”的学生。人们对思品教学也有许多片面看法。确实,该科目在原编排上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教材不能做到针对各地学生的实际,其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有的甚至不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及思维水平

2、教材往往以德育或道德规范为形式来呈现,强调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课堂设计往往采取了知识类课程的形式。学生自主参与学1

习的时空不够,忽视在这一过程中的学生个体的内心体验。

3、教学方法陈旧单调,只停留在单纯的道理说教和行为分析,重知轻行,儿童道德的学习在事不关己的讨论中,在冷眼旁观中进行,忽视课程内容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使学习与社会生活脱离,学与用分离

4、很多教师过分拘泥于教材,缺少与其它德育教育途径的密切配合

二、新课程的品德教学

新一轮课改中,该科目作了较大的调整,翻开教材,就会发现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伴随着课改开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社会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生存能力打下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标准》中同时指出:“学校应注意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班队活动、各科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对此,思品教学必须突出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成的重要特点,开放教学内容和时空,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结合点,多途径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使学生在各种情境活动中得到教育和发展。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教学将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未完,全文共3334字,当前显示11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