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军校“4 1”模式:“4”要跨过几道坎?

点亮“无极灯”,要过几道坎。

有一种节能灯叫“无极”,不用灯丝,没有电极,将灯泡与智能芯片结合,融电、磁、光技术于一体,使用寿命是白炽灯的100倍,节能效果高出普通节能灯一倍。国际照明界公认为它是继爱迪生发明电灯以来的又一次照明技术革命。

但如今,“无极灯”还在超市外徘徊,百元一只的价格让消费者皱眉头。节能产品“叫好不叫座”,“无极灯”只是一个缩影。“无极灯”们想点亮万家灯火,就不得不先想想,它们自身的前程又靠谁来点亮。

去年通过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决定》,设定了诸多节能制度。节能的法律性规范有了,制度落地、产生“效应”,才能积极影响社会生活。

今天上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审议市政府贯彻落实“加强节能工作决定”的情况报告。人们关注:“制度效应”点亮“无极灯”,还得跨过几道坎。

一:“零投入”解决节能改造难题

南浦大桥照明设备每年的电费约80万元,要节能改造,资金有困难,“零投入”却让难题迎刃而解。依照“零投入”,南浦大桥没投一分钱就用上了“无极灯”,不仅节省了50%的电费,每年还获得10万元的“节电回报”。“零投入”的核心思路是:将用户成本降到最低,鼓励节能。

“节能决定”确定的制度之一是。政府应当加大节能的资金投入,完善促进节能的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差别化价格政策。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关壮民说,节能不是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要鼓励理性消费,让市场挥动“无形的手”,通过价格和税收杠杆的约束功能,激励企业、居民节能。“零投入”就是节能制度的一种应用。

依照“零投入”的思路,“制度效应”如果走进居民家,那么,一个家庭若使用了“无极灯”,不仅能节约50%的电费,在50%之外,还会相应得到其他奖励。有点遗憾的是,这仅仅是“制度效应”的假想,至今,节能产品的差别化价格还在你我的家门外徘徊。

目前,上海居民家中用电已经实施“分时计价”,晚上10时到次日早上6时用电,只要半价——这样的“差别化价格”很受市民欢迎。

“差别化价格”既然已迈出一只脚,那么,人们有理由相信,节能产品本身的“差别化价格”走进千家万户,让节能产品的消费者享受“制度效应”带来的实惠,也并非遥不可及。

“其实,要让制度落地并非特别困难。”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俞德雄认为,消费者在买节能灯时,若按照一定比例享受政府补贴,实际支出就会低于售价;或者政府补贴节能产品的生产企业,让企业降低售价,使消费者受益……“能效标识”并非地方保护主义

不少市民常常抱怨。节能灯价格不便宜,使用寿命却太短,几个月换一次,性价比不高嘛。现在好几种品牌的节能灯都在超市里销售,消费者究竟买哪种才能“物有所值”。


(未完,全文共3516字,当前显示11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