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官渡之战分析

这是一次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大决战,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又是一个让人思考、发人深省的历史事件。袁绍人多势众,曹操兵少将寡,然而曹操的军队却以一当十,大败袁绍。那么曹操是如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呢。这一场战争的过程究竟怎样。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虽然在各路诸侯的联合镇压之下失败了,但是东汉王朝的统治地位也摇摇欲坠,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的过程中,华北地区,袁绍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逐渐壮大起来。

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建安三年,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刘表中立,孙策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总的来看,这场著名的战役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交锋阶段”,袁绍为争取主动,先发制人,驻军黎阳,派遣大将颜良文丑渡过黄河,颜良攻白马,文丑击延津。曹操则采取声东击西的打法,率领大军急援延津,在达到迷惑袁绍的目的之后,关羽带领小队人马杀向白马,斩杀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同时曹操巧施诱敌之计,斩杀文丑于乱军之中。曹操初战告捷,但是袁绍兵力依旧占据绝对上风,曹操集团处于下风。

第二阶段,“相持阶段”,曹操虽然在白马延津连杀袁绍两元大将,但是由于兵力悬殊,寡不敌众,只能放弃白马延津,退守官渡,袁绍也渡过黄河,步步紧逼。曹操退守官渡后无路可退,筑起营寨,和袁绍两军对垒,曹袁双方相持不下,各有损耗。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曹操几乎失去了坚守的信心,他开始顶不住了,心生撤军的想法。

第三阶段,“转折阶段”,就在两军相持不下时,刘备借口联系南方刘表一起夹击曹操而在此开溜;袁绍的重要谋士许攸因为自己的计谋无法在袁绍那里得到使用,才华得不到施展,加上许攸的家人被审配下了大狱,在这个关节眼上,许攸叛逃曹操,向曹操建议火烧乌巢;因为袁绍手下谋士郭图的陷害,加上袁绍的猜疑,前方战事的失利,袁绍的第一大将张颌投降曹操。这三件事情的发生,战事急转直下,曹操在得到了袁绍手下第一谋士和大将,以及烧掉了袁绍的粮草之后,已经从当初的绝对劣势,占据了上风,这时候,袁绍的优势,仅仅是兵力上那基本上没有意义的数字罢了。


(未完,全文共4322字,当前显示12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