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职工延迟退休乃大势所趋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012年开始我国的劳动人口以每年两三百万的速度递减,这对我国的劳动力富裕程度和劳动成本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仍然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退休年龄规定,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并在一些地区开始试点推行。为此,从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出发,比较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影响,从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养老金给付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1-0042-02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说明,中共中央要开始逐步探索和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早在2010年,上海市已经开始推行柔性延迟退休政策。试点实施的三年间,取得的效果不尽理想。但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而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仍然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规定,这于我国当前的人口现状明显不相符合,因此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延迟退休方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及其问题

在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仍然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根据这两个文件,概括而言,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的一般规定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退休年龄55周岁,女性工人退休年龄50周岁,同时工龄满10年”。

这一规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六十岁,一般工龄满二十五年,女工人与女职员年满五十岁,一般工龄满二十年,本企业工龄满五年者,可退职养老。”

可以发现,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基本上与1951年的规定无异。这样的现状,与这六十年来我国人口状况的变化明显是不一致的。19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仅为40岁,女性仅为42.3岁。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男性为7283岁,女性为77.37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致增长30岁。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4%。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我国目前的已高于该标准两个百分点,并且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与此同时,退休年龄却基本保持不变长达六十年。因此,现行的退休年龄总体而言是偏低的。

2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基础。从第一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适合劳动的年龄势必也会有所增长。但是,法定退休年龄却始终保持不变。这就使得我国养老保障的制度赡养率以达到33%,即3个人养1个人,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之下,劳动人口所负担的老年人口比例会持续增加。据估算,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的赡养率将达40%,2050年达到63%。


(未完,全文共4947字,当前显示14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