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信息系统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桥梁工程质量控制典型案例分析

http://www.xiexiebang.com2011-09-28中国百科网

文本摘要:某桥墩设计为12根直径2.2m钻孔灌注桩,桩底标高为-26.923m,设计桩长32.7m,施工中采用矩形双壁钢围堰维护,墩位处于近岸河床地段,床面高程-3.16~-3.20m,枯水期江水深13~19m。关键词:案例分析连续梁灌注桩

1大孔径深水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1.1案例1(大孔径深水钻孔穿越断层施工控制)

1.1.1背景资料

某桥墩设计为12根直径2.2m钻孔灌注桩,桩底标高为-26.923m,设计桩长32.7m,施工中采用矩形双壁钢围堰维护,墩位处于近岸河床地段,床面高程-3.16~-3.20m,枯水期江水深13~19m。墩位处工程地质条件为:表层分布2.35~2.9m厚第四系冲积覆盖层,下伏基岩是粘土质粉砂岩,高程-25m以上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桥址处岩体断层较多,且受全桥总体布置限制,无法绕避,桥墩位置原设计有5条断层带(图1),断层岩体构造为角砾夹碎裂岩,岩体天然单轴抗压强度14.0~33.7mpa。

在钻孔桩施工过程中,6号桩钻孔标高达-12.4m时,孔壁严重坍塌,填埋至标高-7.5m处,填埋深度4.9m,10号桩钻孔标高达-12.1m时,孔壁坍塌填埋至标高-9.4m处,填埋深度2.5m。继续钻进时坍塌仍在继续。

1.1.2原因分析

从孔壁检测图形看,桩孔扩大部分在断层发育部位,造成坍孔的主要原因如下。

(1)断层岩体破碎,整体性差。

(2)采用清水钻,无泥浆护壁;孔径大,孔壁自稳性差。

(3)岩质为泥质砂岩,岩隙土遇水容易软化,造成孔壁坍塌。

(4)钻孔过程中,钻头穿过软硬不均断层,易造成钻杆倾斜。

1.1.3采取措施

防止坍孔和埋钻,暂停施工。

(1)逐桩补充钻探,重核桩长,确保每根桩穿过断层带进入完整基岩,保证一定嵌岩深度。

(2)钻孔通过断层带时,要求慢速钻进,避免过度扰动破碎带岩块,同时也可保持桩孔垂直度。

(3)通过破碎带时每次钻孔进尺1.5~2.0m钻头高度)、起钻并灌注水下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并达到一定强度后,重新钻孔。(4)禁止相邻孔同时钻进,以防串孔。采取以上措施后,桩孔质量有了明显改进,钻进过程中,断层位置采用混凝土护壁,有效地防止了坍孔,避免了埋钻、串孔等不良后果。各桩进行超声波检测,达到了i类桩标准。

1.2案例2(钻孔灌注桩灌桩意外中断桩处理)

1.2.1背景条件

某长江大桥主墩钻孔桩基础施工要确保在汛期来临前完成四渡洪桩施工,以便安全渡汛,该墩

19号桩即是其中的一根渡洪桩。施工单位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做了大量的施工准备,但终因工期限制,准备工作尚感不足,以致在水下混凝土灌注6m高时堵管,不得不中断灌注,发生断桩事故。这种情况处理办法通常是在原桩位附近按承载能力要求加桩或抬桩。该大桥主塔基础钻孔桩设计条件是:桩径2.5m,桩长40m,桩间距5~6m,即该桩采用加桩方案已不可能,条件所

迫,必须千方百计在原桩位做好这根桩的施工。

1.2.2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及时深入施工现场调研,分析断桩原因,归纳如下。

(1)导管上口与砼供料漏斗底部的开启球阀安装设置不当(以塑料布代球),使首批砼散落入水,造成砼严重离析,水泥浆流失过大,导管底部碎石积结,使水下砼流动性降低。

(2)砼坍落度过大,大于23cm。

(3)混凝土面标高测量不及时,未能及时拔导管。

(4)钻机抽水泵未及时维修保养,故障率较高,以致处理事故关键时刻,不能发挥有效功能。

1.2.3处理措施


(未完,全文共5413字,当前显示14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