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延迟退休

提方案者:

高费率阻碍了覆盖面的扩大,导致企业缴费积极性普遍不高,为了节省用人成本,逃交养老保险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也成为延迟退休方案出台的背后因素之一。而“延退”方案提出者何平则指出,延迟退休可大大降低单位费率,从而提高养老保险金的缴费积极性。早在4年前,时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的他就已经开始研究延迟退休方案。

何平表示,目前单位费率高是因为承担了制度转轨和改革成本,两者相当于缴费额的7.4%。降低费率的手段,短期主要是增加财政投入,扩大覆盖面,严格征收,提高统筹层次。长期主要是做实个人账户、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按照测算,每增加230亿元财政投入可降低费率1%。扩大覆盖面方面,单位平均费率今后可由2008年的17.2%降到14.2%。2007年全国当年结余基金1869亿元,扣除1200亿元财政投入后,全国统筹后的669亿元结余用于降低单位费率3%。而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2050年统筹基金平衡费率可由14.2%降至8%,企业和个人的缴费积极性也将大大提高。

退休“铁板”弊端明显

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至今该规定仍是铁板一块。早在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就在《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中建议,国家应尽快确定推迟退休年龄方案。根据该方案,第一步,用5年时间清理和取消提前退休的工种,基本达到严格按法定退休年龄执行;第二步,用5年时间取消女工人、女干部退休年龄的差别,女职工一律55岁退休;第三步,用10年时间初步将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2004年9月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再次公开表示,正在考虑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的话题旋即引起全国热议。

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巨大,成为延迟退休的首要动因。但国内多位知名社保问题研究专家分析认为,深层次原因远不止此。其他原因还包括,我国现在实行退休制度刚性十足,这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但对一些特殊行业,如教师、科研工作者等高技能人才来说,在退休年龄上“一刀切”甚至男女有别,弊端却非常明显,近年来“调整”的呼声很高。几乎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建议推迟退休。

此外,我国退休年龄的划定标准有不合理之处。一位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可能在16岁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如果在60岁退休,则工作44年,而一个博士30岁毕业参加工作,如果也60岁退休,则只工作30年。让这两类人在同一年龄退休,显然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也是当务之急。

为什么延迟退休的呼声近年不断高涨。

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首先是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建新教授指出,中国特殊人口政策导致的老龄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的老龄化是在社会已经积累了足够财富时才来临。而中国则并非如此。社会财富积累不够,首先考验的就是养老金支付系统。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2013年左右达到最高值72.1%,从绝对数量看,在2016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为9.97亿左右,随后将逐年下降。这整个变化轨迹也清晰显示,我国在未来20年内将形成“未富先老”的画面。胡晓义当时就坦言,延迟退休是为了减轻“白色浪潮”对养老的压力。


(未完,全文共7799字,当前显示14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