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的政治制度和礼乐文化

1.先秦的历史分期(bc21世纪—bc221年)(板书)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期间经历了传说中的皇帝、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

2.文化的诞生与国家的形成(板书)

说到文化,我们先来看看文化包含哪些要素。文化的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①金属的使用、②文字的产生、③城市的出现、④礼制的形成、⑤贫富的分化、⑥人牲人殉的发端。(板书)

古代文明是在独立小型和中型部落社会基础上经过社会整合形成的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社会共同体。历史上出现多次社会整合。国家的形成就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国家的形成大体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尽管这时候人们已经懂得使用石器,可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进行的主要还是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社会生产活动。在农业出现前期,一些地区出现了“有计划有规模的大量收割野生动物谷物的经济”,也就是“高级采集经济”,这种情况下的聚落规模类似早期农业社会。永久性居住的普遍出现,与农业的相对成熟有着直接关系。农业的出现与初步发展,为人类进入农耕的原始群体建立固定居住和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当人们安定下来后繁衍生息,随着人口的增长,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由此形成。部落是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部落的形成是人类的第一次重组。

第二次重组是人类由传统农业区向非传统农业区移动,垦荒的过程。在这种移民的过程中,部落之间势必会发生领土分配问题。其实领土分配在多数时间里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当部落间强弱对比改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领土的重新分配。可以这么说,农业出现导致人口持续增长,既往领土平衡日趋脆弱,因此出现更多的领土冲突和更为频繁的疆域变动。

部落联盟是部落结盟和征服的结果。我们刚刚讲到领土压力问题,正是由于这种领土压力,导致了主客族群之间的结盟。在农业出现以后,族群之间应付领土压力的对策有两个:一是冲突,二是结盟。在许多情况下,结盟是冲突的结果。弱势群体会向强势群体主动提出结盟要求,当然,本地的一些弱势族群也会通过彼此联盟的手段共同对付入侵者——通过这种和平结盟和武力征服的双重手段,在一个广阔地区实现初步统一,这是整合进程的第一步骤。

第二步骤是创立制度和整合文化。礼乐文化与制度在这个整合过程中产生。礼乐文化主要是为支撑一个大型政权体系而存在,比如为这个政权运转的祭神纳贡制度以及各种实现更高集权化的等级制度等。前面我们说到,文化要素包括六点,到这里,礼乐已经产生。接下来便是贫富的分化与人牲人殉的出现。贫富分化的结果是出现奴隶主与平民、奴隶,形成两大对立阶级。最初的“王”是斧钺的象形,体现着早期政治权利的强权及压迫,这是部落联盟通过武力征服遗存下来的体现。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转变始于大禹,大禹从部落联盟的首领转化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宗族关系由此发端。


(未完,全文共3730字,当前显示12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