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突破专业性领域,争做复合型人才

突破专业性领域,争做复合型人才——对通识教育的初步认识

自然辨证法是一门具有宏观意义的课程,涉及人文、政法、经法等多重方面的内容知识,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各专业自身内部,是互相贯通,相互融合的一项普遍型课程。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加剧,我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逐步意识到,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不仅是要培养自身良好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在走向社会之后拥有长足的自我拓展的能力,我们只有成为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才能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备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通识教育的不段深入,便是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对于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认识了解通识教育也变得十分必要。

一、纵横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在中国的古代,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在西方的古代,通识教育思想同样也很古老,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人教育”,他的对话式、散步式、讨论式多学科教育,被称为吕克昂式逍遥学派。在现代教育中,由马修·阿诺德多方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

二、层层深入,多角度多方位认识通识教育

(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来看,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它与自由教育同义,其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未完,全文共2536字,当前显示7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