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015年对于延迟退休提出的方案分析

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作者简介。施灵杰(1989-),男,汉族,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和公共人力资源。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加大双重压力下,延迟退休似乎成了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延迟退休的政策背景、官方态度,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政策的论证分析,最后结合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的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延迟退休;社会保障;养老金;人口老龄化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信息

当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和社会养老金“空账”问题不断凸显的背景下,有关退休年龄改革的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1年末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185亿人,占比91%,增加了025%,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未来劳动力供给可能面临的问题,加重了社会养老金支付压力,成为导致中长期我国养老金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政府对于延迟退休的官方表态

2008年人保部就称正酝酿在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2011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长远发展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应该是一种选择。2012年中国政府网发布《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研究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2013年中国社科院等机构陆续向人社部提交了各自版本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2013年11月15日当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退休年龄政策。所以,从历年的官方表态上来看,延迟退休应该是一种必然,且符合世界潮流。

三、我国养老制度分析

(一)理想的养老制度。中国远在周朝便有完善的养老体制。到了现代,家庭养老结合社会养老成为主流。而理想的社会养老制度应当具有以下结构:第一,建立起全国性的基础养老金项目,满足国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第二,作为补充层次,应当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年金养老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第三,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

(二)我国目前养老制度面临的问题。90年代我国确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制度设计,社会统筹的部分可以现收现用,但是个人账户的钱存在那里等退休以后再用。但在当时建立这个制度之前,整个社会上有很多退休人员和即将退休人员没有缴过费,而他们的养老金也得从基本养老金里出。但是单位缴纳的那部分钱不够来支付养老金,所以这些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一部分便来自于原本不能动用的个人账户,这便形成了“个人空账”。另外,由于养老双轨制的存在以及缺乏完善的立法,我国的养老制度一直为人诟病。

(三)延迟退休是对现有养老制度的纠偏。为了缓解养老金缺口的压力,延迟退休政策这几年一直为社会所广泛关注。据专家计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金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养老金面临的压力。

四、延迟退休政策的分析论证。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延迟退休更是关系到每个人将来的养老问题,因而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目前,对于延迟退休主要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

(一)支持的理由

1、缓解养老金压力。按照专家们的计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金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延迟退休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的压力。


(未完,全文共4523字,当前显示14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