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风骨和辞藻和谐统一

风骨与文采的和谐统一

——浅析《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刘勰的审美理想

2010级文艺学专业

姓名:邱菊

学号:2010906349

摘要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全书结构严密,被誉为“体大思精”。它文辞华美、见解深刻、自成风格,历来被文学理论批评家所重视。其中的“风骨”篇对我国后世的古典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对于风骨研究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风骨与文采的和谐统一的关系上来探求刘勰对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风骨文采审美理想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全书结构严密,被誉为“体大思精”。它文辞华美、见解深刻、自成风格,历来被文学理论批评家所重视。其中的“风骨”篇上承汉魏六朝,下启隋唐五代,在总结和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匠心独运,自成一家,对我国后世的古典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风骨”一词最早源于人物品评和书画艺术,在《书评》、《画评》中人们多用“隽骨”、“骨趣”、“骨气”等词语对书画艺术加以品评。诗歌美学中的“风骨”范畴最初萌生于包举万象的文章作法之中,如宋王僧谦论王微文章“骨气可推,英丽以自许”(《宋书·王微传》)这里的文章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包括实用性文章。真正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来谈论“风骨”的,刘勰应为首创。从此“风骨”成为中国文论的重要范畴。

那么在刘勰的眼中到底何为“风骨”呢。即。“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在这段文字中,刘勰形象地阐释了他的“风骨”观。


(未完,全文共3388字,当前显示8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