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第10、11号——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第10号---研究与开发

一、为什么要制定本指引

◆定义:

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作用:

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打手段。

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其发展战略。◆特点。

专业性强;

投入大;

风险高。

◆目的:

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控制研发风险,实现发展战略。

二、对研发活动应关注哪些主要风险◆至少应关注下列风险:

1、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论证阶段)

2、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工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过程管理阶段)

3、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成果转化阶段)

◆各个阶段的主要风险点:

——在前期论证的风险点来说至少包括。研究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专业评估、立项审批、项目决策。

——在过程管理阶段的风险点来说至少包括:经费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作模式的选择、知识产权的归属、成果的验收、研究人员和管理等。——在成果转化阶段的风险点来说至少包括:试生产的验证、知识成果的保护、研发活动的评估等。

二、对研发活动实施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本指引第四条: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工作,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计划,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规范研发行为,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制定研发计划阶段,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重点关注科学制定研发计划;二是研发阶段,要强化研发的全过程管理,重点规范研发行为;

三是成果转化阶段,重点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

五、研究与开发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立项

立项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和审批。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研发计划与国家(或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不匹配,研发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不具有相应资质,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评审和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立项、审批制度,确定研究开发计划制定原则和审批人,审查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的资质条件和评估、审批流程等

第二,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及技术现状,制定研究项目开发计划

第三,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四,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五,制定开题计划和报告,开题计划经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开题报告应对市场需求与效益、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主要技术路线、研究开发目标与进度、已有条件与基础、经费等进行充分论证、分析,保证项目符合企业需求

(二)研发过程管理

实务中,研发通常分为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

1.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独立完成项目,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三种类型。◆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第一,研究人员配备不合理,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第二,研发过程管理不善,费用失控或科技收人形成账外资产,影响研发效率,抬高研发成本甚至造成资产流失

第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相互争夺资源,出现资源的短期局部缺乏,可能造成研发效率下降


(未完,全文共17998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